文图/李多
作为自称的植物人,如何度过东北的冬天,是个问题。十月花便凋零,只剩残叶,五月初最早的连翘才开放,若只拍花,一度寒暑,相机倒要冬眠将近半年,无聊之余,只好改行拍鸟。镜头虽短,但好在机身并不是全画幅,加上系数,再拍18MB大片,大幅裁剪后,也勉强拍得清楚。闲暇时间不多,只在家住的小区里随便逛逛,或是去公园转一转,很快就发现,我居住多年的长春市,并不像我从前想的是“只有麻雀”。那么多野生动物徘徊在我们身边,只是往日过目不见,充耳不闻。
喜鹊和灰喜鹊永远是北方城市的第一住户,亲缘相近但性格迥异。灰喜鹊是吵闹的小团伙,一天到晚听得它们呱呱不止,有几分痞气,而且有点怕人,很难近它到三四米。喜鹊则是单独行动,好奇心泛滥,你若离他几米停下拍照,它自己便会凑过来研究你。
说灰喜鹊有点痞气,是因为它是鸦科鸟类中典型的胆大事多。它们哇哇叫着惹得四邻不安,掐住太平鸟背上的毛不放,掀翻鹰巢抢走鸟蛋,骚扰白天里瞌睡的猫头鹰不让人家睡觉,把小狗撵得落荒而逃,晕头的狗逃向浮萍遮盖的湖面,结果咕咚一声落水。不过灰喜鹊倒是上下一心力可断金,即使遇到鹰隼按住其中之一,其它同伴也会纷纷来攻击准备进餐的猛禽,直到搅得猛禽胃口全无,扔下受伤的鸟儿悻悻飞走。
图1 灰喜鹊喜欢刨食落叶和土地中的小虫,盖满地面的大雪让它们的日子很不好过,只好飞到人们踩得露出地面的地方找东西吃。
黑色的喜鹊性格温和得多——大家都知道喜鹊是“黑白”的,但若有机会近看,就会发现它的羽毛是带有蓝、绿、紫色金属光泽的很复杂的颜色,像LOR里Saruman 的袍子,在阳光下不停变幻。它们对闪光的小东西极为好奇,见到了就会上前来探个究竟,我认识一只今年出生的年轻喜鹊,每次见我给它拍照,就会飞近我,凑过来打量那镀了膜的相机镜头,甚至把头伸进遮光罩去钻研不止。
图2 大雪中的喜鹊,蓬着羽毛缩成球状
图3 喝过水,喜鹊在树枝上擦嘴。它的黑羽毛近看是变幻而诡异的彩色。
图4 喜鹊在雪中啄食山荆子。它是杂食动物,曾经观察到过它吃甲虫、山荆子果、碎肉。
图5 湖水溪流都结冰之后,喜鹊和其它鸟儿都吃雪解渴。
图6 它们有时候也会在雪地上洗澡——天气还冷得很呢! 这只喜鹊在努力洗澡因为它头上结冰了,觉得很不自在。
图7 好奇的年轻喜鹊,歪头打量我的镜头,距离不过十几厘米。离近了看喜鹊,耳羽还是很明显的。我发誓我没喂过它也没诱惑它……是它自己过来的……
图8 雪粒打到它眼睛上,它吱的叫了一声,闭上眼睛。
离开小区中行人踩出的小路,踏入绿化树林里平整松软的雪地,拖着鞋子吃力前行。雪后的小树林安静,脚下咯吱声格外入耳,偶尔听得有几声鸟叫,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循声望去,看见两个小身影在树腰上盘旋,蓝黑相间的后背,浅色肚皮,细爪子长尾巴,脸颊上左右两块大白斑,肚子上一条黑线,是大山雀。当然,有时候也能见到大小相当的煤山雀。与大山雀相比,煤山雀更喜爱针在叶树上觅食,同样是细细的叫声。这两种山雀在北方城市的常见程度仅次于麻雀和喜鹊,它们冬季仍然留在东北,在树皮缝隙里飞快翻找过冬昆虫,尖嘴巴正适合剔出这些虫子——它们是微小的肉食主义者。这些小鸟擅长用爪,能单脚独立,起爪子抓住食物送到嘴边吃;或者爪子按住肉虫,低下头来撕扯,灵活程度不亚于鹦鹉和猛禽。
图9 大山雀在积雪的山槐树干上觅食。
图10 煤山雀在松树上找虫子吃,偶尔啄一点积雪解渴。
山雀很容易接近,哪怕你离他一两米远,它也会完全无视,自顾自忙,不过与山雀相反,啄木鸟常常很难接近,若要观察它的生活,最好保持些距离。北方最常见的啄木鸟是大斑啄木鸟,有鲜红色的额头和屁屁,经常倒悬在树枝下啄木头,发出悠长的敲击声。大斑啄木鸟很少鸣叫,看到它的时候,它多半在绕着树干向上转着圈攀援——它只会向上转,却不会头朝下转圈。
图11树上倒挂着的大斑啄木鸟。
图12 灰头绿啄木鸟很怕人。
冬天里绕着树干转悠的鸟还有蓝灰色的普通鳾,常常头朝下在树干上转圈。普通鳾短小精悍,贴着树皮窜来窜去常让人误以为是只啮齿动物,东北俗称“蓝大胆”,顾名思义,它和山雀一样对人类无感,也许因为个头太小又不是笼养的观赏鸟,完全不会有人有兴趣去捕猎吧。
图13 普通鳾头朝下绕着树皮寻找虫子,看得见他橘黄色的肚皮、蓝灰后背、白色胸脯和一道佐罗一样的黑眼纹。
图14 普通最经典的姿态,很有“反重力”的感觉。
书上写,普通鳾的生活习性“介于山雀和旋木雀之间”,几天后我正在公园里观察一只普通鳾,突然见到旁边有个灰色的小身形攀上云杉树干,定睛一看,竟然是传说中的旋木雀。它的喙更尖细,略弯,尾巴细长,爪子形状像极了啄木鸟。不过并没看到它头朝下行进,都是向上绕着树打转,爬到靠近顶的时候就飞到另一棵树上继续由下至上。偶尔也看见它坐在树枝上休息,不过像鼠一样贴着树皮的时候显然更多。
图15 旋木雀喜欢在这种黑暗的杉树林里转。
图16 绕树转的旋木雀。
图17 它的后背真的和树皮一模一样。
转过几棵小松树,听到远处传来风铃一样的细小声音,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滴,定睛望去,高大的加杨树上落着二三十个小黑点。太平鸟飞来了!太平鸟冬天里从西伯利亚到东北来过冬,有几群常在城市里徘徊,寻找公园里的树木结的果子。这些巡游者头顶一簇凤毛,肚子肉桂色,翅膀和尾尖有鲜黄镶边。它的翅膀侧面有几点艳红色的蜡膜,因此得名waxwing。太平鸟只吃水果,冬季树梢上没落的树果就是它们唯一的食粮。只要守着它们休息处之下的果树等一会,就多半看见它们飞下来,落在花楸红果串上,扑棱着翅膀大吃特吃。柔软的金银木果子是它们的最爱,有时也吃些甜而沙的山荆子。果子毕竟不像肉食和种子那么富含营养,所以这种鸟整体的日程就是吃吃吃吃,翻开以严肃著称的中国野外观鸟手册,太平鸟一栏赫然写着“有时会暴食到几乎不能飞行”。想到这里,忍不住一笑。太平鸟在矮树上吃饱了果子,就成群飞到高处休息,慢慢消化满腹果浆,一边满足地滴滴滴叫着。
图18 太平鸟。
不管是小区的树林、闹市的公园,还是狭窄的巷子,只要静下心来听,就不难听到鸟儿的叫声,它们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循着声音,温和缓慢地靠近,或是小心绕到顺光的方向(如果不想让逆光把相机上的鸟影变成纯黑色的轮廓,就顺光吧……),耐着性子等待,看起来遥不可及的鸟儿,就很可能会落到你的附近。无论在哪座城市,一本《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或者本地区的观鸟图鉴无疑会让我们的观察锦上添花,不仅利于准确辨认它们,还能从书上得到更多它们的八卦故事。
冬季拍鸟其实很是相宜,叶落后,鸟儿的身影在枝杈间显露无疑。当然,为了观察到它们真正的私人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是最重要的。如果贸然靠近到让它们无法忍受,看到的也就多半是仓皇逃窜的屁屁,而且逃跑耗费了野生动物冬天尤其珍贵的能量,更让鸟儿易在严冬夭亡,想想这点,也是于心不忍的。不过城市里的鸟多是见惯了人,200mm以上镜头的单反,或者长焦DC比如尼康P100,都可胜任拍鸟的工作。刚开始,你的鸟儿或许只是照片中央的小黑点儿,而在慢慢熟悉了各种鸟的性格之后,你就会发现,对于胆大好奇的鸟类来说,贴近它们的自然生活变得愈发轻而易举;而对于羞涩惧人的鸟类,我们还是后退一步,让它们安静的生活,静静在远处听它们快乐的鸣唱。
(编辑/空错)
小时候没少打“蓝大胆”和“瞎眯豆”。多亏打的不准,要不不知多少。
“蓝大胆”我知道,请问“瞎眯豆”是不是叫绣眼啊。很小的一种鸟,体型小于“蓝大胆”,羽毛绿色夹杂少许黄色,春天在苹果树上常见,不怎么怕人,冬天不见,应该是候鸟。
看标题我第一反应想到了鲁迅呵呵,再开始读第一段,也有鲁迅的感觉,咋回事啊哈。
语言很利索,很有风格
真是大自然的美最纯啊~我羡慕在北方生活的人们,希望有生之年我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嘻嘻~
by the way,作者观察真细微,厉害~
拍的真好,可爱的鸟类
喜欢。
原谅我的第一反应是戴手套吗?戴,必然不方便;不戴,必然要冻手!东北的冬天,光手十分钟,手就不好使了
很现实的问题,但要拍好照,恐怕只能忍冻。
拍鸟狸路过…
@我爱斯嘉丽 其实在最冷的时候,就算戴手套也一样冻手。所以干脆不戴..我比较懒,天气到-15以下就不出门了。如果是-10°左右,不戴手套也能凑合,而且不拍照的时候可以把手插在衣袋里取暖:)
因为林鸟出现在面前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顶多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它走了就可以很快把手缩回袖子或者插衣袋了,也不至于冻手。不过如果碰上个超合作的傻鸟,就得冻着了。
@意驰信息港 弱弱说,我真不知道“瞎迷豆”是什么。但是听您的描述,觉得应该是绣眼鸟吧:)如果是在东北,多半就是“红胁绣眼鸟”了。
@宋宋 额..是因为“家门口的枣树”吧…囧…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真的是太美了,拍得也很好,让我们这种在办公室发霉的人眼前耳目一新啊!看到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精灵们,心里好开心
真是个好地方,你这一趟拍的鸟比我二十多年见过的都还要多。。。。。
虽九死其犹未悔,一点冻馁更不算什么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