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自然茶聊第30集在涵芬楼书店举办。两位主讲人(罗昊&张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以三个地点为线索向大家介绍北京周边常见的鱼类及河边的其他生物。开始介绍前,主讲人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原生鱼——原生鱼即是本地土生土长的鱼。
鱼生活在哪里呢?当然是水中。北京自西向东共有五大水系,分别是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海子水库。介绍完这些基本的常识后,让我们跟两位主讲人进入水中精灵的世界。
第一站:白河峡谷
白河峡谷主要的原生鱼有马口鱲(liè)、宽鳍鱲、北方须鳅、兴隆小鳔鮈(biào jū )、乌苏里拟鲿(cháng)、鲶鱼、唇鱼骨(hua)。这些鱼有哪些特点呢?
1.马口鱲
马口鱲嘴上下有个凹槽,整体看嘴的正面呈W形。雄鱼在发情期鳞片有鲜艳的金属蓝色,嘴旁边有追星(小点点),有的鱼胸鳍根部也会出现追星。追星还可以作为雄鱼之间相互打斗的武器。马口鱲是肉食性鱼类。采集马口鱲时,用闪光物诱惑它,因为马口鱲对闪光的物体敏感。选用无刀刺钩的垂钓方式,对鱼的伤害比较小。采集到后,将鱼放到模拟适合它的生态环境, 北京附近的马口鱲的个体不大,长度不到20cm而黑龙江的马口鱲可达一斤。
2.宽鳍鱲
北方的宽鳍鱲身体一片蓝,而南方的宽鳍鱲身上有条纹,条纹的宽鳍鱲又称为长鳍鱲。雄性宽鳍鱲发情期间会有拉丝,臀鳍部位会有追星。当宽鳍鱲的食物不足时,会调节自己生体的机制,以适应环境。一般来说水库中的宽鳍鱲体型偏大,在封闭环境中的宽鳍鱲体型较小。宽鳍鱲与马口鱲是共生的关系。但他们求爱的方式不同。雄性宽鳍鱲属于“有房型”,用长鳍为雌宽鳍鱲建产卵用的窝。它们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会招揽所有的雌鱼,赶走所有的雄鱼。马口鱲属于“现追型”,会选择一条雌鱼与之并一起游一段时间,相互接触后,若雌鱼在这个过程中感觉不适也可离开,若雌鱼和雄鱼彼此合适,则会选窝产卵。
3.北方须鳅
4.兴隆小鳔鮈
兴隆小鳔鮈是底栖鱼。产于东亚地区。南方有建德小鳔鮈是其近亲。
【小贴士】主讲人指出,由于原生鱼的研究空白较大,原生鱼没有统一稳定的命名,因此一种鱼的名字在不同的时间或许会有不同。
5.乌苏里拟鲿
乌苏里拟鲿以前称为乌苏里鮠(wéi),因其体形与牛尾巴相似俗称牛尾巴。与鲶鱼是近亲,凶猛肉食。乌苏里拟鲿的眼睛是没用的,依靠须支持夜间行动,生活在石缝中,在游动过程中若遇到生物会不断攻击。
6.土鲶
土鲶体型小,从水面上看形似蝌蚪。从小到大就是吃货,见啥吃啥。淡水鱼中体型较大的都属于鲇(鲶)科。鲶鱼在产卵时会洄游到小溪。小鲶鱼在小溪中长到一定程度,再回大河。胡子鲶,因最周围的须较多,像胡子,所以称为胡子鲶。最早卖的烤鱼用的就是胡子鲶。鲶鱼的适应能力很强,生存能力也很强。在非洲,当河中缺水时,鲶鱼会从河道中跳出寻找新的有水的河流。
小贴士:最近听说鲶鱼喜欢生活在脏的河道里面,其实是一种曲解,只是因为生存能力强,在污染的水中它们也能生存。
7.唇鱼骨
唇鱼骨嘴硬杂食,捕食小虾,水生昆虫,体型大4-5斤。幼鱼群居,成年鱼独居。
小贴士:北京常见的鱼品种小于40。
【小贴士】如何正确放生?
选择合适的时间,让他们慢慢适应鱼缸水与放生地的水混合水,排出缺氧等问题后,再放入抄网中浸在水中,等适应后再将鱼直接放在水中,手来回来去晃荡使水经过鱼鳃,鱼能从中获得充分的氧适应后再放手让鱼自己游出去。
8.水中的昆虫
东方巨齿蛉的幼虫,对水质要求高。晚上活动。
龙虱,又称“水中的野兽”。肉食性。雄性用抱握足吸住雌性以利于配种。幼虫牙大。
第二站:怀柔四渡河
怀柔四渡河中主要有的原生鱼包括:池沼公、圆尾斗鱼、九刺鱼、鳑鲏(páng pī)、虾虎、沙塘鳢(lǐ)、刺鳅(qiū)、红鳟(zūn ) 。
1.池沼公
池沼公又称胡瓜鱼或黄瓜鱼,因为它没有鱼腥味但有一股黄瓜的清香味。相传池沼公并非北京原生,因日军侵华时,作为口粮而引进中国。东北有原生的池沼公鱼。池沼公鱼是冰钓的主要鱼种。它的整个生长过程都是“错峰出行”。它们交配产卵时期在春节时,等到小鱼孵出来后略长大点,其他的鱼刚产卵。池沼公的幼鱼吃其他鱼的鱼卵而生。到夏天前一年的成鱼死亡,当年的幼鱼水深处度夏。
2.圆尾斗鱼
“能被淹死的鱼”——圆尾斗鱼进化较为高级,有鳃上腺类似于肺,需要时常出水换气,即使脱离水几小时也能生存。南方斗鱼尾鳍有分叉,身体有竖条,北方的圆尾斗鱼尾鳍呈半圆形。水越脏,斗鱼颜色越鲜艳。雄性圆尾斗鱼是“绝世好爸爸”。雄圆尾斗鱼用气泡做巢,以备雌鱼产卵用,待小鱼孵出之后又用嘴一个一个地将小鱼叼回来。
3.九刺鱼
因其鱼背上有九个刺而得名,生活在流动但不湍急的水中。北京是它生活的最南的地方。九刺鱼游泳是窜着游。九刺鱼是目前见到的唯一会筑巢吐丝的鱼,雄鱼吸引雌鱼的方式就是依靠其筑巢的好坏。雄鱼在卵孵化期间会不断地修补巢,守护卵。
4.鳑鲏
鳑鲏俗称火鳞片,英文(Bitterling)雄鱼身上有闪光的金属色,幼鱼背鳍上有黑点。与蚌共生,互为养母。鳑鲏鱼将卵产在河蚌的出水口中,河蚌将自己的下一代附于鳑鲏鱼。不同的鳑鲏鱼与不同的河蚌共生。
5.虾虎
北京有三种虾虎。虾虎的雄性竞争方式是依靠比较嘴的大小。当雄虾虎为筑爱巢努力时,雌虾虎挺着大肚子相伴左右。当产好卵后,雄虾虎不吃不喝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并且不断地扇动水,以保没有孵出的小虾虎被真菌污染。虾虎有洄游的过程。
6.沙塘鳢
沙塘鳢是伏击性鱼类,食肉。与虾虎相似。如何分辨虾虎和沙塘鳢呢?虾虎腹鳍连在一起像一个大吸盘。虾虎的“大吸盘”跟虾虎洄游有关。塘鳢的腹鳍是分开的,像两个支架。沙塘鳢最大的特点是身体有三块三角形的大斑。
7.刺鳅
刺鳅像鳅不是鳅,不是泥鳅。刺鳅是鲈形目,以泥鳅为首的大量鳅科鱼类是鲤形目的。背后有很多小刺。它的行为类似蛇或鳗鱼。
8.红鳟
红鳟鱼在发情期体色会变红。
小贴士:用截流的方式养鱼对有些鱼类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比如说草鱼。由于截流,草鱼卵没法生存,现有的草鱼基本上是养殖的而非野生的原生鱼。
9.河边的昆虫
负子蝽,也是“绝世好爸爸”,雌蝽将卵产在雄蝽的背上,蝽宝宝在雄蝽的背上被孵出。
划蝽,习惯做广播体操的动作。
螳蝽,捕食鱼类,会用自己的前肢将鱼固定,后用自己口器分泌的消化酶将鱼液化后再吸食。
仰泳蝽,仰着在水中。
水黾(miǎn):有一股酱油味,喜欢吃死鱼肉。
蜻蜓:蜻和蜓是两个属。蜻体型较小。幼虫生活在水中叫水虿(chài)。是水中凶猛的捕食者。
第三站:黑龙江依兰
黑龙江依兰的原生鱼有七鳃鳗、平口鮈、鱥(guì)、黑龙江鳑鲏,主讲人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七鳃鳗和杜父鱼等。
1.七鳃鳗
七鳃鳗叫鳗,不是鱼,属于圆口纲,有7个鳃孔,是水中的“吸血鬼”。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雷氏七鳃鳗,生活在东北,体型较小,植食性。日本七鳃鳗,生长在海中,肉食性,体型较大。七鳃鳗的幼鱼没有眼睛,在沙中生活4-5年后,再集中出来。等出来后再长出眼睛。
2.杜父鱼、鱥、平口鮈、黑龙江鳑鲏
杜父鱼嘴大,适合生活在高氧低温的环境。平口鮈公鱼在发情期会变色。鱥是鞋拔子脸、体型细小,口感很好。黑龙江鳑鲏生活在水流很快的地方。
3.东北雨蛙
小贴士:我们国家最北或最南的地方有些物种是跨区域分布的。
在寻找这些水中的精灵的同时,主讲人们也遇到一些烦恼——河道污染。
河道改建不科学:比如贴防渗膜,抑制了河水、地下水之间的交换,活水变成了死水。捕鱼方式不科学、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等使得河中的鱼类生活日益艰难。面对这些问题,主讲人们认为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他们能做的就是多发现一点鱼,多留一些影像资料。
Q&A时间
Q:原生鱼缸选用的是什么过滤系统?在河里抓到鱼之后是如何运输储存的?
A:过滤棒上面加一个过滤槽。这种方式简单且不占缸的体积。关于打包有专门的打包技术,能维持3-4个小时。鱼的运输跟鱼的习性有关,比如小黑鱼装小瓶里就可以,而池沼公出水就死。主讲者为了拍池沼公,发了四天烧。目前尽量能在当地拍就在当地拍。
Q:鱼的名称特别难写,繁体字居多是什么情况?
A:生物界命名需要用已经不会变化的文字,保证其稳定性。
Q:对北京生态变化有什么感触?
A:每年去,每年都有变化。以前四渡河,那边物种丰富,有各种水鸟、水禽、蛇。现在就不行了。现在去野外,得越走越远。
Q:你们怎么看待你们这份职业价值?
A:一名主讲人的职业是会计,观察鱼类只是出于爱好。做保护,不一定要做全职,也可以边做工作,边做保护。自然教育应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根据孩子本身的特点开始做,观察先从周边开始。另一位是全职做动物保护工作。观察原生鱼是小时候的一个喜好的发展。保持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最初的喜欢心情。启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
小分享:快乐从鱼缸开始——陈月龙
“从鱼缸开始的快乐应该是让鱼感到快乐,而不仅仅为了满足人观赏的角度的快乐。”
为什么养鱼?因为不用铲屎。
养鱼老得换水?那是误会。鱼的生活环境需要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不需要经常换水。
鱼的福利跟鱼缸丰容有紧密的关系。丰容的核心在于尽量营造鱼在自然中的生活环境,让鱼感到开心。而非人觉得的那种美、那种快乐。
给鱼营造接近自然的环境,让鱼仿佛在自然中生活,这样可以观察到鱼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习性。比如沉木或者卵石摆放形成的缝隙,鱼可以在这缝隙中捕食和躲藏,而不单单为了美观。
“没有藻的鱼缸是不科学的。”如果藻类出现,必然是鱼缸中现有的代谢无法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需要藻类的出现去让整个代谢循环完整,所以说如果人为地为了美观而盲目的清理藻类,一方面效果不好,更主要的是会打破鱼缸中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大自然有自己完整的代谢循环,人类也不应该去肆无忌惮的改变,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陈老师展示了许多自己的生态型鱼缸以及单位里的生态池,比如并不需要任何过滤系统,利用鳑鲏和蚌的互生性养了鳑鲏。最后视频展示了在鱼缸中观察到的鱼的行为。
鳑鲏缸最初的样子,选用了没有清洗过的河沙,初期水很浑浊有很多悬浮的杂质:
8个月之后的样子,整个过程中完全不使用过滤,也从来不喂食。鱼缸中水质已澄清并且鳑鲏已经繁殖,小鱼在缸中长大,依然没有人为喂过任何食物,鱼缸只是每天开灯和补水:
和鳑鲏互利共生的杜氏珠蚌:
陈老师下一步希望这个鱼缸中能完成蚌的繁殖就更加棒了,当然这并不一定可以成功,但承载着对于未知的观察和探索才应该是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的鱼缸。
本文的产生的程序为:招募书记员→书记员记录并撰写初稿→主讲人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加入插图→返回书记员再改定稿→编辑发稿。这是值得推广的活动记录模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