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卷耳"辩

 
【图1】卷耳

阿黛来征求我的意见,问诗经“采采卷耳”章的卷耳为何物,是苍耳的可能性有否。初时我以为古之卷耳即今之卷耳,四处搜查之后,又觉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几番考较,终于笃信初衷。且先将搜罗到的资料罗列于下,再加解释。

诗经原文:
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毛 传:“卷耳,苓耳也。”

《尔雅·释草》:“卷耳,苓耳。” 郭璞 注:“《广雅》云:枲耳也。亦云胡枲, 江东呼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丛生如盘。”

神农本草经·枲耳实:
……
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枲,一名地葵。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葹,一名常思,生安陆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案《说文》云:荪,卷耳也。苓,卷耳也。《广雅》云:苓,耳葹,常枲,胡枲,枲耳也。《尔雅》云:菤耳,苓耳。郭璞云:江东呼为常枲,形似鼠耳,丛生如盘。《毛诗》云:采采卷耳。《传》云:卷耳,苓耳也。陆玑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珰,今或谓之耳珰草,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谓之爵耳。《淮南子》览冥训云:位贱尚枲。高诱云:枲者,枲耳,菜名也。幽冀谓之檀菜,雒下谓之胡枲。

齐民要术·胡荾五九
《尔雅》云:“菤耳,苓耳。”《广雅》云:“枲耳也,亦云胡枲。”郭璞曰:“胡荾也,江东呼为‘常枲’。”
《周南》曰:“采采卷耳。”毛云:“苓耳也。”注云:“胡荾也。”《诗义疏》曰:“ 苓,似胡荽,白花,细茎,蔓而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妇人耳珰,或云‘耳珰草’。幽州人谓之‘爵耳’。”
《博物志》:“洛中有驱羊入蜀,胡葸子着羊毛,蜀人取种,因名‘羊负来’。”

今人通行的卷耳为苍耳的解释,不知源自何时,仅知道《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中,已将二者并为一谈。但考诸古籍,必然不对。或许是苍、苓二字形近产生的讹误?

《齐民要术》引尔雅与周南之后,博物志中名为“胡葸”者并列。荽荾同音,与葸不同,有点突兀,但似乎被贾思勰等认定这是一物了,故放在同一条下。然而,前文的“四月生子”与要术养羊条的“白露以降,胡枲子成”又显然矛盾,所以齐民要术里把卷耳与羊负来混作一谈,当是有误。《纲目》中没有具体描写,释名似是纂自前人,无可发现。

下面且看看卷耳与苍耳的异同,证之古籍,或有新得。

先说卷耳与苍耳的生长时间,卷耳春生,苍耳夏苗,《周南·卷耳》一诗,时间上没有明显标志,虽说思妇更宜春,但这不能算过硬的证据。

再说采卷耳的用途。现在说起来,采食采药都是可能的,但在两千多年前,采药实在不是什么正常人做的事,所以这位妇人应当是采食。卷耳在今人的记录里似乎没有食用的记录,但也没有不能食用的记录,只相近属的鹅肠菜确实是能吃的,带个菜字么。这是我至今唯一觉得我的论点有问题的地方。苍耳是有毒的,入药,从幼苗到种子都有毒,这也是我相信那个妇人采的不是苍耳的重要原因。

卷耳和苍耳的生境没有很大的不同,都是低海拔常见野草,在诗的发生地周南(江汉流域)也都有分布,凭这点似乎不好做区分。至于当地风俗食性,与今日相去太远,不知是否还有遗存,万望知者告我。

以上不能完全看懂与完全不能看懂的文献当中,以三国陆玑(纠结的是,这个不是席上偷橘子的那个陆绩,也不是平原清河的那个陆机,(mb这仨还都是我苏州人)是个以研究毛诗而名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作者。)的描述最为详尽:“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珰,今或谓之耳珰草,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谓之爵耳。”三国时候离诗经成书年代,总比我今天要近个千八百年,似更可靠些。且就此琢磨一番。
其中“细茎蔓生”四个字,就笃定不是今人所言之苍耳了。但是“白色,似胡荽”应当怎么解呢?后文有“白华”,是说花为白色,那这个白色当是说的叶,叶色发白,当是多毛使然。胡荽,一般书都解是芫荽,芫荽样子,同卷耳,甚至同苍耳,都大相径庭,如何得了个“似”字呢?这是很让我费解的事情。直到我拿这两个字到植物分类树状图里一搜,猛然蹦出来个石胡荽,答案才浮现眼前,原来这里的胡荽,不是今天掐把剁碎还问忌口不忌口的香菜,而是石胡荽,此物伏地蔓生,连带郭璞注中的“丛生如盘”也一并证了。(郭璞言“鼠耳”者,不是盗洞耗子之双耳,亦是一种小草,“丛生如盘”,菊科鼠曲草之谓也。)
陆玑“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珰”的形容,最是铁证。汉人耳珰,圆柱形,中间细,轴心穿孔,塞于耳洞,孔内穿绳以悬坠饰。卷耳属植物果实皆圆柱形,常如净瓶,譬以耳珰,惟妙惟肖;而苍耳子橄榄形,浑身钩刺,如何能比得耳珰!
从陆玑疏的“可煮为茹,滑而少味”来说,我更相信是卷耳或者相近属的植物。因为石竹科很多东西汁液是粘的,符合“滑”字。

 

【图2】 石胡荽

再有扶桑人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中,有极生动的图片一张,标准的二歧聚伞形花序,歧柄上一花先发,一花后发,正是卷耳最好特征。扶桑汉学历来为人所重,想来可信!

综前所述,以苍耳释诗经卷耳,似为无稽,不可信之。卷耳之名,千载之下,当未有更改云。

【图3】 卷耳(取自冈元凤《毛诗品物图考》)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