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夷璞
女儿给我们老两口报了个旅游团,去科罗拉多旅游。看了地图才知道,我们要去看的不是科罗拉多州,而是科罗拉多高原和科罗拉多河。两年前,我们曾经参加UCLA组织的地质考察,到过科罗拉多高原。不过,那次是地质考察,了解科罗拉多高原地质演化历史,这次则是风景观光,充其量算是地理考察。
地质和地理既有关联也有差别。古人爱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指的是山川河海、地貌地势,是地球表层的现今状态。地质则是指地球表层以及地下乃至地心古往今来的状态和变化过程。我是学地质的,出于职业习惯,观光赏景也忘不了戴上我的“地质眼镜”。
1. 世界奇观大峡谷
旅游团从拉斯维加斯出发,第一站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被称为地球上七大自然奇景之一。
大峡谷的奇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平坦、多彩、长寿”。“平坦”是说一层层水平的岩层,像一张张薄饼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足有两千多米厚,而且不歪不斜地延伸几百公里长。
“多彩”是说这些岩层的颜色多彩,反映了岩层成分的不同。岩壁上的砂岩有红色的、褐色的,石灰岩有灰色的、白色的,页岩多是暗灰色的,花岗岩多是浅红色的,也有淡灰色的,片岩和片麻岩多是黄褐色和灰褐色的。不同成分的岩层相间叠压,使大峡谷呈现五彩缤纷的绚丽景色。
“长寿”是说这些岩层的年代由上向下,越来越老,时间跨度竟达十几亿年。大峡谷两壁的上部岩层都是沉积岩,是2亿7千万年至12亿年前在海底沉积形成的。这些沉积岩盖在花岗岩和片岩、片麻岩上。花岗岩是在14至17亿年前形成的,片岩和片麻岩的形成年龄则有17至18亿年了。这么古老的岩石任凭几百万年的风吹、雨打、日晒,甚至地动、山摇、海枯,依然一层层平静地躺着,保持着绚丽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自然奇观。
科罗拉多河切进大峡谷
大峡谷中能见到这样多彩长寿的水平岩层,主要是科罗拉多河的功劳。“科罗拉多”是西班牙语,意思是“红河”,这是由于河流中夹带着两岸红色岩层风化形成的大量泥沙,使河水显现红色。
科罗拉多河全长2300多公里,源头在落基山,那里是美洲大陆东西两部分的分水岭。科罗拉多河上游有很多支流,最长的支流是绿河。当小科罗拉多河汇入后,对两岸的侵蚀更加剧烈,形成了约350公里长的深峡巨谷,谷顶宽度平均16公里,谷深超过1500米,最深处达2133米,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河谷景观之一。
在小科罗拉多河汇入之前,科罗拉多河的河谷比较弯曲,在佩吉镇附近有一小段河道弯成U形,很像马蹄铁的形状,因此得名“马蹄湾(Horseshoe Bend)”。更由于格兰水坝的建成,使上游水位提高,形成了人工湖,是美国第二大水库。为纪念1869年首次横渡科罗拉多河的独臂将军鲍威尔(John W. Powell),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鲍威尔湖。这些都成为今天吸引游客的观光胜地。
我们乘汽艇在湖上转了一小时,湖面时宽时窄,湖水波光粼粼,时而见独舟飘过,时而见水鸟飞翔,很是惬意。让我最感震撼的还是湖边的岩石,竟发育了十几米高的大型板状和槽状交错层,那应该是当年的浅海砂坝沉积物。估计游船上其他游客都不会注意到这些。搞地质的嘛,看问题总有独特的视角。
科罗拉多河的马蹄湾
鲍威尔湖高耸的岩壁上可见大型板状交错层
2. 精雕细刻羚羊谷
鲍威尔湖岸边有一个狭窄的山谷,早年间常有羚羊在山谷地区漫步,因此印第安纳瓦霍人叫它羚羊谷(Antelope Canyon)。
羚羊谷分上下两段,我们乘坐印第安人的吉普车去游览上羚羊谷。远远望着谷口,除了看到一条细细的窄缝,并没发现什么奇特的地方;进到洞里才发现,山谷窄的出奇,最宽处不过3、4米,最窄处只有1米多点,两个人对面行走,只能侧着身子通过。难怪进谷前被要求不能带任何背包、挎包、提包,连三脚架都不许带。当然,专业摄影师的旅游团除外,但他们的门票价格要贵得多。
羚羊谷口(左),羚羊谷内(右)
谷虽然窄,却很高,从底到顶有20多米。流水的风化作用把谷壁雕琢得凹凸无序、曲折圆润、剔透玲珑。如果这是灰岩,人们一定会联想到太湖石。
从谷底向上望去,只见一线蓝天,更有些地方几乎看不到天。这一独特的环境造成谷里光线暗淡,从谷顶透进的光亮洒在石壁上,再被石壁砂岩的交错层理折射,形成了光怪陆离的迷人景色。可惜的是,我们游览的当天是多云天气,见不到日光直射进洞造成高光效应。
洞中奇观
上羚羊谷总共长150米,游人一拨一拨地进谷,在谷里只能一字排开,20多人一拨,就占了10米的地方,前后两拨相距最多1米。游览完的游客还要原路返回,这样一来,使谷里拥挤不堪。
游客们几乎没有在谷里停留的时间,更不用说去悠闲地欣赏美景了,只有抓紧时机拍照,出谷后再欣赏照片。我们走南闯北玩了那么多地方,这是唯一一个只能靠手里的照片慢慢回味的景点了。当然,坐在桌前咂着咖啡,悠然自得地翻看着一张张照片,同样有身临其境的陶醉感。
3. 神工鬼斧凿拱门
拱门国家公园是另一种独特的差异风化地貌。这里的砂岩也以红色和黄褐色为主,但这些砂岩层很厚,垫在砂岩层下面的是3亿年前海洋中沉淀的盐层,很容易被风化。当这些盐层一块块风化流失后,直接盖在上面的砂岩层会一点点脱落,而最上面的砂岩层仍然保持不动。这就像一堵砖墙,下面的砖被掏空了,上面的墙还保留着,形成一个个圆形的空洞,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拱门。
景观拱门(Landscape Arch)的跨度达8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拱门,顶上的岩层最薄处只有1.8米
拱门国家公园里有大大小小2000多个拱门,最小的拱门跨度只有1米长,而最大的拱门跨度达88米。这些拱门的形状各异,有单拱门、双拱门、眼镜拱门、OK拱门,等等,还有鳍状岩和孤峰,更增加了科罗拉多高原的多彩多姿。
鳍状岩
眼镜拱门(左北窗,右南窗)
OK拱门
拱门公园远景
单拱门
双拱门
拱门看日出(日出前);拱门看日出(日出后)
精致拱门(Delicate Arch)是地标性天然拱门,有16米高。很多拱门已由于长期风化而坍塌,有资料说,1970年以来,拱门国家公园里已经有40多座拱门倒塌。这座精致拱门两侧的岩石都已风化掉了,只留下孤立的石拱立在悬崖边上。这在世界上实属绝无仅有。可惜的是,就在我们到达公园的前几天,精致拱门就因游客发生事故而被封闭了。真不知我们还有没有机会一睹精致拱门的风采。
精致拱门(维基百科图片)
4. 雄伟震撼属峰林
如果说大峡谷以深峡巨谷称奇的话,布莱斯峡谷和纪念碑谷的景色可以用雄伟震撼去形容。严格地讲,布莱斯峡谷算不上“峡谷”,因为它不是河流侵蚀形成的,而是陡崖经雨水和风的侵蚀作用缓慢形成的。红色、白色、褐色等各色岩石一层层摞起来,再被侵蚀成尖塔、立柱、孤峰,成为色彩缤纷的岩柱地貌,最高的岩柱能有60米。
导游一大早带我们赶去布莱斯峡谷看日出。一说看日出,我马上想到泰山日出,一轮红日从云海中喷薄而出,刹那间光芒万丈,霞光照亮整个天际。那是何等的壮观!乘着晨曦走在路上,我还在猜想,布莱斯的日出会是怎样的景象呢?到了景点我才知道,在这里看“日出”不是看太阳冉冉升起的过程,而是看随太阳升起,阳光映照在岩柱上的祥和景观。初升太阳的朝晖撒在奇峰林立的岩柱上,反射出斑斓的色彩,另是一番奇特景象。原来“看日出”还有这样的玩法!
晨曦中宁静的布莱斯峡谷
日出后阳光照进布莱斯峡谷
晶莹剔透的岩柱
纪念碑谷位于纳瓦霍(Navajo)印第安人保留区。这里的风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与大峡谷相比,这里的“奇”别具一格,是一个由红色砂岩形成的巨型孤峰群。这些孤峰有的像平顶山,有的像罗马柱,有的像芦笙,有的像骆驼,散布在植被稀少的开阔谷底,带给人们一种荒凉感。因此,很多美国西部片都把这里选做外景基地,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著名影片《阿甘正传》中也有纪念碑谷的镜头。
我们一路驱车赶往纪念碑谷,看到典型的红色孤峰景象。车还没到山前,就见一条大路直指山根,路旁停了些车,游人们三三两两到公路中间拍照。毕竟是美国西部,路上车辆不多,这要是在城里,站在公路中间就等于自杀!我们的车在路边停了下来,我们也走到公路中间去拍照、凑热闹。虽然天上多云,但远山清晰可见,这景色,怎么看着有点像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呢?
《阿甘正传》的外景拍摄地,真像新疆的魔鬼城
纪念碑谷位于Navajo保留区(上);三姊妹峰(下)
纪念碑谷的地标——拳击套孤峰
沙漠骆驼
我们乘坐印第安人的吉普车在谷中转了一个小时,只看了冰山一角,就去品尝印第安风味的午饭了。饭很简单,盘子里放上一张饼,活像北京炸油饼,上面撒上蔬菜和芝士末,浇上牛肉豆汤,齐活!说是牛肉豆汤,一盘子菜饭中只发现一小块儿牛肉,差不多有半个小手指肚那么大!看来印第安人的生活够艰苦的。
印第安风味午餐,可惜只有一小块肉
纪念碑谷的孤峰分成三层,最底下的碑座是薄层砂页岩,中间的碑身是厚层砂岩,碑顶盖的是薄层页岩和粉砂岩。这些红色的岩层平平地躺着,竖直的节理缝切穿了岩层,坚硬的厚层砂岩不容易风化,都挺立着,但薄层的砂页岩容易风化,一旦风化成粉,就造成根基不稳,撑不住盖在上面的厚层砂岩。碑座没了,碑身也就倒塌下来。由于风化作用强烈,现在能留下来的厚层砂岩并不多,形成眼前的孤峰。再过若干年,恐怕所有的孤峰都会消失,只剩下一片红色的砾石和沙土,那时这里就会成为一片沙漠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北纬37度,这是纪念碑谷所在的纬度,也是世界上许多大沙漠所在的纬度。
说到沙漠,其实科罗拉多高原本身就是一个沙漠高原,年降水雨量只有200至500毫米,主要水源就是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我们沿途见到的植被主要是干草原和矮灌木。从高原向西地势虽然变低了,但同样是在北纬37度左右,加上西面的内华达山挡住了太平洋的水汽,使雨影区(山脉的背风面降雨量较少的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因此这里成为美国最干旱的沙漠,叫莫哈维沙漠。不过,这个沙漠依然有山有水有城市,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赌城——拉斯维加斯就建筑在莫哈维沙漠里。
我们住宿的拉斯维加斯神剑酒店
莫哈维沙漠有一种独特的植物,叫约书亚树,据说在干旱环境中能活200多年,生命力真够顽强的。莫哈维沙漠干旱、多风,日照时间长,是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理想场地。不少再生能源公司申请建立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站;不过,环境保护人士认为,大规模开发太阳能或风能,需要增建太阳能板、风车等大型设施,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目前,再生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还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
莫哈维沙漠的约书亚树
太阳能发电实验基地,远远望去像是一个大湖泊
风力发电实验基地,山下是戴维斯空军基地的“飞机坟场”。为降低腐蚀破坏程度,4000多架退役飞机停放在干燥的沙漠中
5. 66号公路的故事
这次跟团旅游一直坐在大巴上,先是由拉斯维加斯向西到大峡谷国家公园,再向西北到鲍威尔湖和羚羊谷,然后向北到布莱斯峡谷和拱门国家公园,随后向南转,到纪念碑谷,再继续向南,到史东娜小城,最后回到拉斯维加斯,用5天的时间整整转了一大圈。在观赏风景的同时,我们还深深体会到美国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
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是从1956年开始系统修筑的。实际上,早在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开始时,人们就开始修筑通往西部的道路,但那时只是马车走的土路,是货真价实的“马路”。66号公路被称为美国“母亲之路”,其前身在19世纪末就已经成为美国最早的由东海岸通往西海岸的主干道。从1926年起,美国政府陆续投资把这些马路连接起来,修建成国家公路,1927年正式编为66号,1938年竣工,历时十余年。66号公路东起芝加哥,西至洛杉矶,跨八个州,三个时区,全长3940公里,曾对沿途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然而,1956年“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兴起后,随地形起伏弯曲的66号公路沦落为地方公路,或部分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又宽又直、拥有四车道的州际高速公路,40号公路、44号公路、55号公路等都基本沿用了66号公路的走向。
66号公路穿过塞利格曼小镇
被州际高速公路甩弃的路段不再繁华,但那些曾经靠66号公路富裕起来的人们不甘心被抛弃,他们坚持不懈地奋力争取“母亲之路”的生存。
只有400多位居民的塞利格曼小镇就座落在被甩弃的66号公路边,40号高速公路于1978年建成后,这个被绕开的小镇逐渐萧条。但镇上有位理发师,名叫安杰尔,多次向州政府写信,呼吁恢复66号公路。经过十年的努力,1987年州政府终于表态,把66号公路划为“国家风景道路”,并命名为“66号历史公路”。从那以后,66号公路名声大噪,塞利格曼小镇成了旅游热点镇,被称为“66号历史公路出生地”,以66号公路为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小说不断问世。安杰尔先生也被称为“66号公路卫士”,受到多家报纸、杂志、电视台的采访。
我们专程到塞利格曼小镇小憩,拜访了安杰尔先生。他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还骑自行车出行。我和他聊了几句,告诉他我是从中国北京来的,安杰尔先生听了十分高兴,欣然和我们合影留念。
安杰尔的理发店已经变成纪念品店
曾在66号公路上奔跑的老汽车
传奇人物安杰尔先生已经92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
美国大西南的此次旅游,遍历了荒沙枯草,深谷高峡,怪石林立,孤峰红崖,不但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典型的西部狂野风光,而我的“地质眼镜”使我能够超越普通观光客的视角,透视到独特地理风光背后的深层地质成因,不禁赞叹大自然手中正在挥舞的画笔雕刀。
写于帙芸斋
2019年5月8日
(编辑/苹果大圆子,排版/空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