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里的世界史》译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员许晨曦,带我们走进树木年轮揭示的世界,分享科学考察的趣事。报告视频请移步B站。
01
解读树芯里的奥秘
——科学与文学的交织
首先,我要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另一位翻译者,安文玲老师。她不仅是我的同事和合作译者,还是我的朋友。目前,她在瑞士的WSL(森林雪景研究所)交流工作,拥有丰富的经验。安文玲老师的文采非常出色,她的文笔对本书的贡献非常大。当然,在大家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一些风格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我们俩有不同的写作风格。这本书目前已经有七种语言版本:有作者亲自撰写的英文版,翻译的除了中文版,还有德文、日文、韩文、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版。
这本书的作者是瓦莱丽·特鲁埃,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她专注于树轮,研究北大西洋的气候变化以及太阳活动,取得了许多成就。目前,她主要致力于气候服务的工作,将知识用于为人类提供服务。在学术界,她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举例来说,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她在工作中曾受到男性同事的打压,她也在书中记录了这些经历。
这本书的主题是用树轮来记录历史。人类通常通过文字和绘画来感知时间的流逝,而树木则通过它们的年轮来记录岁月的痕迹。树轮由一圈一圈年轮组成,可见可触,记录了树木所经历的风霜雨雪、日月轮回。因此,树轮学家的工作就是解读树木年轮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包括它们的宽度变化以及经历的各种自然现象。
树木不会说谎,它们受到了什么影响,就记录下什么。但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信息。这本书就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树木所蕴含的信息,并发现新的理解。
树轮学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它是可感知的。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用手触摸。当我们触摸树木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软硬不同的部分,树木的表面也是凹凸不平的。
其次,树木是可以被闻到的。如果你曾采过柏树的枝叶,一定会对它的气味印象深刻。
此外,树轮学具有历史感。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我们可以了解它们每年的宽度变化,比如1949年的年轮是宽还是窄。
同时,树木还具有亲近感。木材是我们最熟悉的材料,常用于家具和建筑。
因此,树轮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02
再现真实的科学场景
——跟随作者踏上科考之旅
故事性
这本书呈现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例如,书中讲述了追寻弥赛亚小提琴年代的故事,以及气候门事件中气候研究学者遭受迫害的内幕。此外,书中还涉及科学家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探讨了女性科学家面临的困境以及科学发现的偶然性。
平常性
本书强调科学工作的平常性。在书中,科学家并不是与尘世无关的学究或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而是与普通人一样,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这本书介绍了看似神秘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工作的本质。
野外环境中的竞争与艰辛
书中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科学家在野外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和艰辛。例如,男性同事为了彰显“男子气概”,甚至在寒冷的环境中冒着生病的风险故意不关窗户睡觉。还有像是遭遇小偷、食物短缺等,这些情况在科学探索中很常见。
科学性和人文性
本书既有科学性,又兼具人文性。它记录了树木年轮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该学科的理论和应用。
书中不仅记录了自然变化,还涉及人类活动的历史和文化。通过深入考察考古遗址,科学家们探索人类活动的历史以及不同文明的年代,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例如,关于年轮的研究结果发现,成吉思汗最辉煌的15年实际上是气候湿润的时期,这与现有的认知有所不同。此外,书中还讲述了古罗马帝国的衰落、高棉帝国的消失等历史事件。
03
科学家的日常
——译者亲历的野外探险
在介绍完书籍之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野外的经历。在座许多人对自然非常熟悉,我们都欣赏野外的美景和大自然的壮丽。对于从事地学的人来说,野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境。我们可能会花上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野外进行研究。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野外工作是非常艰苦的。
在这里分享几个我亲身经历的有趣故事。这是一辆越野车,通过反光镜中的图像可以看到,远处是一个冰川。当时,我们想去对面采样,司机师傅说没问题的,他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四十年了。结果,当我们的车开到河中间时,车辆抛锚了。
幸运的是,我们带了足够的食物和水,所以不必担心挨饿和口渴。我们在车里等了几个小时,直到水退去,我们才出来。
在进行取样工作时,由于无法砍伐树木,我们会采用一种生长锥来进行取芯。我们使用生长锥在树木上钻孔,然后从孔中取样进行研究。以前某份欧洲杂志发表过一篇介绍这项技术的文章,证明了这种方法对树木健康没有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这种方法来获取数据。
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取样过程的经历。我们使用一把约1米长的钻头在树木中打孔。这个过程相对容易,但困难的部分是将钻头拔出来。从上图可以看到,我们的同事用一只脚踩在树干上,用力往后拔钻头,这需要用上全身的力气。拔出时还能听到树木发出的声音,就像是排气声一样。
2023年,我们在云南采样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同事一上来就将钻头卡在树木中,我们花了整个下午帮他拔出来。当时,我们四个人一起努力拔钻头,快看到曙光时大家兴奋地喊:“出来了、出来了!”一旁的安老师笑着说,你们好像在生孩子啊。这把我们都逗乐了。
这张照片代表了我在野外经历的另一件事。那天,我在整理野外的物品,想到今天的野外之旅终于结束了,打算去放松一下,于是晚上十点多,我去泡了个温泉。泡完温泉后,我感到这几天过得很完美。
然而,出来后,我发现腿上有一只蚂蟥。我用手一拔,伤口开始流血,一直流个不停。后来,即便穿上衣服,我仍然感觉到衣服上有蚂蟥,这种感觉直到我离开云南才消失。
和大家分享这些我在野外经历的一些小故事,是因为我知道很多人喜欢户外活动,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会有各种美好的经历。我相信这些经历都会在大家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棵特殊的树,因为我对这棵树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棵树叫做狐尾松,被确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它于2012年在美国西部被发现,目前已经存在了5071年。
当大家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有精力,可以留意这些古老的树,并与周围的人分享。老树有一些特征,例如它们呈圆柱形而不是圆锥形,年轻的树,树顶是尖的,但通常老树的顶端都是枯死的,所以它们呈平顶状。
04
科学探索的意义
——在自然中寻找答案
为什么我们要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科学问题呢?因为科学确实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
让我们以全球温度变化为例。图中显示了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平均温度变化。从1850年开始,温度变化并不明显,直到大约1976年后才开始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尽管之前也有一些变化,但并不显著。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个事件呢?
在1977年,我们改变了基准线。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温度变化是向上走的,就像是平均温度在上升,尽管只有几摄氏度。然而,通过历史记录,我们了解到即使是在小冰期这样的寒冷时期,全球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从1650年一直持续到1850年。虽然不同地区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上是在这个时间段。人们之所以认为温度下降了,是因为如果我们遮挡住这部分,数据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对于欧洲人来说,小冰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经济、人口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美国国会还讨论是否即将进入小冰期。那时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一位是从事黄土研究的Cook,他预测冰期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另一位是海洋学家Brake,他写了一封信,预测全球变暖即将到来。到了2006年,我们已经相对清晰地看到了结果,因为温度呈上升趋势。
那么全球变暖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实际上,早在1965年,人们就开始研究温度的变化。这是一个温度变化的曲线。中世纪暖期对我们来说可能是短期的,而小冰期可能是年轻时期的。从这条曲线上并不能明显看出什么,然而,当人们利用树木年轮研究温度变化时,我们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这是由Mann等人通过树木年轮研究温度变化得出的全球温度变化曲线。这条曲线结合了我们的温度数据,从1850年开始,明显显示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长期趋势上。如果只看长期趋势,温度是在变冷的。然而,在1850年之后,温度显著上升。
随后,我们以不同的方法取得了更多进展。得出温度上升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的结论。这对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还记得小时候在东北老家穿厚棉衣和棉裤的情景。现在似乎已经没有那样的景象了,只有春天才会下雪,但很快就会融化。
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确定年代。我们可以根据同一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进行比较。例如,在北京,如果雨水较少,树木就会生长得更高大;如果雨水较多,树木的宽度会增加。因此,不同数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根据这种一致性,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建立一个标准的年表,假设在1000年的发展中,变化是如何的。如果我们有一个未知年代的样本,我们可以进行比对,看看它与已知年代的对应。这样,我们就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例如作者在书中描述的弥赛亚小提琴的故事。
另外一个研究是树轮的溯源学研究。因为不同地方的气候各不相同,所以例如北京的树木生长速度与山西的肯定不一样,与东北和云南也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这些地方的样本,来确定树木的来源。
最近我们在北京进行了一项工作,建立了一个年表。因为做这项工作需要一个对比标准。我们在北京的小龙门村进行了采样,因为最近与故宫合作,当他们更换故宫内的木材时,我们可以进行研究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故宫内的木材来自哪里,我们之前已经进行了很多工作,有来自云南和东北等地的样本。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木材的来源。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树木的宽窄变化。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气候的干湿,包括降水和干旱等情况。我们主要研究全球变暖和干旱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主流观点认为湿润地区会更加湿润,干旱地区会更加干旱。但也有人认为干旱不会明显增加。
此外,IPCC报告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过去来了解情况。我们在川西白玉县、龙湖湖和福贡县采集了三个样本序列。通过这些曲线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长江上游6-8月的净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以及伊洛瓦底江的情况。图表中红色代表干旱,蓝色代表洪水。
可以看出,自1850年以来,我国西南部的干旱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观察其他时间段的全球影响,可以看到极端干旱事件的发生周期。在1850年之前,大约是每八年发生一次。而在1850年之后,变为每四年一次,1950年之后则变为每两年一次。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干旱频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东部季风区的情况。我们还可以看到北方和南方有类似的情况,洞庭湖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在欧洲地区,干旱问题最为严重。现在欧洲非常干旱,夏季几乎没有降水。因此,欧洲面临的干旱问题在全球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后,还有一个我正在进行的研究,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人们一直在争论厄尔尼诺是否具有影响力,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在增强还是减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分析树轮和季风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北半球,厄尔尼诺是由亚洲系统和澳洲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这两个系统同时发生变化时,例如澳洲系统变强,位于南面的亚洲系统也会变强。如果没有厄尔尼诺的影响,变化将是相反的。因此,我们利用树木年轮的方法测量了亚洲和澳洲地区的流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
这表明,自1851年全球变暖以来,它们之间的反向变化趋势转变为同向变化。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因此,我们最终得出结论,全球变暖将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增加。这将对我们和欧洲产生相似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一个好处是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厄尔尼诺现象来预测干旱和降水情况。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海洋现象,我们可以提前几个月进行预测。然而,另一方面,这种现象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能会增加极端事件的发生次数。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记得版纳植物园有老师做年轮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