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眼中的“风—游—思”

用静物表现“风”对于学过地质的人来说太容易不过了,一下想出了很多场景。

首先说现代版的“风”。图1是2009年12月27日的怀柔水库,右上角白色的塔为杨永田老师工作的太阳观测站,图中两只小船静静地停放在土黄色的冰上,场面静极了。然而这个场面却留下了3天前北京一场沙尘暴的浓浓印迹,一场风下了这么多土,几十万年后,华北平原会不会成为新的黄土高坡?

【图1】怀柔水库的沙尘暴遗迹

再说地质版的“风”。“风”在地质作用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可以把坚硬无比的岩石吹成种种形态,甚至变成沙土,因而有个专业名词叫“风化作用。图2是新疆和静县的风棱石,这是戈壁地区数万年计“风”的杰作。

 
【图2】新疆的风棱石

图3是台湾坪东县垦丁国家公园中的“蜂窝石”。这种形似蜂窝的石头是岩石长期受海水侵蚀、强风吹袭和生物溶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这些蜂窝首先是海洋的生物作用。这些生物作用的强度超乎想像,与海水的深度、盐度和温度等有关,比较均匀。它们附着在岩石上,分泌本性物质打孔筑巢,但这个阶段的孔很小。因生物的个体差异很大,原始的孔大小不一。

第二阶段:因板块撞击挤压造成地壳上升,海水中的岩石暴露于地表。这时生物作用变得不十分重要,而风的作用占主导。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孔洞不一定均匀。

蜂窝石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算是差异风化形成的,不论是物理作用(风吹,冷热)还是化学作用(侵蚀);原来的贝壳类等生物聚集形成相互连通的网络(类似珊瑚礁),其化学成分与周围原来/后来的岩石不同,待长期差异风化后,可形成这样的结构构造。海边的风力极大,只是照片无法表现。风可以把细砂卷起来,小洞中的砂粒在风的作用下反复绕着洞辟磨蚀,如同小砂轮一样把洞掏得越来越大。此外,形成蜂窝状结构和岩石要求含有不少的钙质。

【图3】台湾的蜂窝石

图4中的这位小姑娘面对蜂窝石正在“思考”其形成机理,因此兼有“风”与“思”的意境。类似风蚀作用形成的岩石或地貌景观,还可以列出一堆,咱还是快速过渡到“游”。

【图4】台湾的蜂窝石

先说现代版直白的“游”。海豚馆中人与海豚共游的场面(图5)应该也算直白的例子,咱就不多争辩了。

【图5】海洋馆的“游”:一人与两只海豚共“游”

但是亿万年前的鱼儿游泳的场面还是值得一看的,图6中产于辽西的狼鳍鱼,至少是7000万年前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些化石鱼的照片能够代表“游”么?如果您认为还有些直白,我再给您提供间接一点的。

【图6】辽西中生代的鱼化石

图7是新疆博斯腾湖的湖底。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湖水之下,是美丽的现代版的波痕。它们不仅见证了无数的鱼儿在水中的游弋嬉戏,还见证了无数的“游”船与 “游”民,您说与“游”的关系大不大?实际上它们还是“风”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想想“风浪”一词的来历),因此也完全可以代表“风”。

【图7】新疆博湖的波痕

图8是北京西山元古代(14亿年前)的波痕照片,那时地球上还没有肉眼可见的生物,但它们见证了更原始、更细小的生命的存在。这是地质版的“游”。

周银春老师如此介绍波痕:波痕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水波推着沙粒往前运移和推挤,形成一道道的由沙粒组成的坎坎,最前面的沙粒在推力作用下越过坎的顶端就会又掉下去,沙粒(波痕)就是这样不断前移的;海水退潮后,在稍有倾斜的沙滩上经常可以看到留下的波痕。

【图8】北京西山元古代14亿年前的波痕

“思”是最难表达的。想起2002年在西藏大昭寺拍的一张照片(图9),男女老少一排藏民同胞,一声不响在排队等待着进入寺庙朝圣,大家都十分庄严肃穆,都在“思”量着见到朝思暮想的圣僧或圣人后应该祈求什么。您说这张照片可以代表“思”么?

【图9】西藏朝圣的藏民

地质版的“思”就更难找了,因为地质时期的所有生物几乎都不会“思索”(古人类已经划给考古学了)。绞尽脑汁想到了台湾台东县池上乡大坡国民小学操场上的 “脚印”。台湾的地质学家在这个学校的操场附近建了一个地震观测站,一行大脚印把人们从学校大门引向地震观测站。每个脚印上都有关于地震的不同问题。比如,图10上印着:“为什么会有地震?”图11上印着:“不同等级的地震有何差异?”您说这两个与您紧密相关的大问题可不可以归为地质版的“思”?

【图10】为什么会有地震:板块推挤过程中,就会发生地震
【图11】不同等级的地震有何差异?1级微震;2级轻震;3级弱震;4级中震;5级强震;6级烈震;7级激震

 

附:关于蜂窝石成因的说明:有人也许对蜂窝石的成因有很大疑虑,特别把肯丁公园的官方说明列于下面。注意正文中第一行的三个词海水侵蚀强风吹袭生物碎削溶蚀。 这几个词可不是我有特异功能或武功秘籍刻上去的。

退一万步说,尽管月球吸引和地震可以引起海浪甚至海啸,但大部分海浪仍然源于风。您说这蜂窝石的成因怎么就和风没有关系呢?“风—游—思”中的“风”想表达的正是貌似与风没关系实质又有关系的内容。

【图12】公园里关于蜂窝石的官方说明
- -- -

1 条评论

  1. 马二(2012年03月1日):

    咱以前在芦上坟看见波痕石了是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