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笔记》

大自然笔记》序

文/人多多

回顾这一年的自然笔记,我在文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发现”。是的,几乎每次出行,大自然都给我准备了惊喜或惊奇等着我去发现,让我有机会见证生命的奇迹。

笔记之初,我的观察对象大多是植物,偶然阅读了一本精彩的昆虫书后,竟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昆虫。然而渐渐地,我发现,昆虫生活的背景离不开植物和周遭其他自然环境。于是在之后的自然观察里,我会尽力整合各种自然条件,尽量全面地去看待自然物之间的关系。

将自然体验通过图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日后随手翻阅。这种笔记形式融合了我平时的诸多爱好:亲近自然、摄影、画画、集邮、阅读等。每项爱好都有了共同的明确主题,结果自然也事半功倍了。时过境迁,我仍然能在翻看笔记时清晰地记起当初的很多美妙细节。

本书中所记录的自然就是我家所在的小区、离家不远处的一小片湿地、上下班必经的小路,还有每月去图书馆途经的一片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小“荒地”⋯⋯然而那里就是那么多种类的植物和那么多神奇的鸟儿昆虫的舞台。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从没有关注过它们,它们真真切切地就在我身边繁衍生息,却因我的视而不见,轻易地便隐身了。而当我开始写自然笔记,怀揣着好奇,瞪大眼睛去期待它们时,我的关注拉开了舞台的大幕,它们一个个鲜活地依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将自己精彩纷呈的生活展演给我看⋯⋯原来我身边有那么多奇妙与美好大隐于市,它们对我这个热情的观众不时地回馈以惊喜、愉悦、充实⋯⋯

我开始懂得辨识相近但不同的物种;开始能从也许并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或有趣的事情,甚至对自然中曾经厌嫌过的事物产生兴趣;开始学习找寻事物间的关联信息;从喜欢捕捉昆虫做标本,到宁愿看到它们鲜活的身影⋯⋯这些是我从对自然懵懂无知到略通一二的过程,是自然指导我成长的过程,是自然教给我爱的过程。

如果说过去我对自然的感情是喜欢的话,那么现在的一定是爱。喜欢和爱是如此不同,过去的喜欢,让我满心希望所有美好的自然都属于我;而现在的爱,让我无所求地以平等的姿态看待它,不试图改变它,而是尽量融入它。

做自然笔记会让人回到孩童时期的心境,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生活会因此而多出很多很多开心的事,笔记过程中更是会持续涌出愉悦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动植物的美及其生存智慧、变化万千又有迹可循的气象、周而复始却也无常的气候、各种自然物内隐藏的漫漫生命历程⋯⋯这一切都在感染着我。告诉你我的体验吧:当你身处自然,自然便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耳聪目明,善于聆听自然之声,发现自然之美;在你对它发生浓厚兴趣时,你还会发现自己如此幸运,各种门类的知识宝库都向你敞开大门,让你眼界大开;你会发现自己内心平静,每晚做完笔记去睡觉时都会感觉异常甜蜜,仿佛仍深陷在自然里;你会发现自己心胸越来越豁达,更加懂得理解包容,懂得感恩自然、敬畏自然。

对于身处自然每每新识的动植物朋友,我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得着重强调一下“恨晚”:之前我都干什么去了,居然一直跟它们周而复始地相逢却错过。我常常在遇到精彩、惊艳的瞬间在内心对自己大声说:“天哪,它就发生在我身边,我之前竟然不知道,这些年我都错过了什么!”

庆幸的是,我的自然笔记正一点点地弥补我过去的空白。现在,我想跟每个内心也在向往自然的人说:也许你曾经也错过许多珍贵的自然场景。但从现在开始,打开眼睛和心灵,去关注、欣赏、记录你身边的自然吧。

《大自然笔记》后记

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小学时课文里讲到的科学家竺可桢。他每天坚持步行上班,特意途经北海公园,一边走一边观察,哪日山桃始花,哪日北海冰融,哪日布谷初鸣……并作详尽的记录,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自然日记成了北京当地珍贵的物候资料。

从读了那篇课文起,我就向往着自己也能做那样的物候笔记,暗想要是我每天上学也能穿过个公园就好了。热情高涨时曾在星期天跟爸妈去公园玩后,也找出个小本子打算认认真真记录一番,但每每提起笔来却又茫然了,我不知道所见动植物的名称,也无法准确清晰地描述它们当时的形态,我能做的只是堆砌很多形容词。没过多少时日,当时的场景便在那些华丽的辞藻中渐渐模糊了,最后只得作罢。然而这个小时候的愿望终于在我成人后实现了,以一种图文结合,边看边学的笔记的形式。

若说单篇的日志是词是句,那么由这些片段串联起来的内容顺理成章的就成了有因果,有哲理,多彩立体的自然之书。自然笔记记录的对象独立看是自然物、是自然场景、是自然感受⋯⋯而从长远来看,它记录的是某个地域里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存在发生着什么,提供了对周而复始的昼夜季节间物候的变化规律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的素材。

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它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当你真正想要了解他们,不一定非要跋山涉水,远离日常生活轨迹,也不一定非要找到罕见的动植物、矿石、天象奇观等才能从中获得满足与惊喜。当你想亲近自然的时候,自然就守候在我们的家门口,与我们在上学上班甚至买菜的路上邂逅,在偶然途经的时间和地方与我们撞个满怀⋯⋯这个感悟是我在开始自然笔记很短的时间里就感受到的。

重翻之前的笔记,我总感叹自己的浅薄,也看到自己的进步。自然笔记做得越多,我越感觉到平日所知仅沧海一粟。自然笔记所涉猎的远远不止动植物那么简单,它体现的是整个物候的关系。你的眼界有多宽,自然就有多大。也因此博物学的概念让我觉得自己如此渺小。

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人不止可以跟人有情,也可以跟草木有情。我不时地交到新的自然之友,更不时地在自然面前有了新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而所有的感悟都指我“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此书献给我笔记期间故去的最亲爱的妈妈。她是第一个对我这本自然笔记爱不释手的人。在她病势沉重、夜不能寐的夜晚,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戴着老花镜,端着我厚厚的本子,在灯下一遍一遍地翻看。白日里还常神采飞扬地跟我谈论其中她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此书献给我的女儿,我每晚睡前画完的自然笔记,她都会在第二天早晨一起床就去抢着成为它的第一个读者,并且以她的角度给出最中肯的意见。听到她眉飞色舞的表扬和一摊手表示不喜欢时我都满心欢喜地接受。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于惠平老师,是她热情真诚地鼓励我出版这本书,并在我工作繁忙,几度想放弃的时候宽容地给予我完成这部书稿的时间,并不时地宽慰我,让我找不到放弃的理由。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这本书。

我还要感谢这本书的编辑邱晓亮、美编青椒和羊羊,她们对这本书投入了满腔的热情,将那些美好呈现在我们面前,本书的设计是个磨人的活儿,谢谢你们专业的审美和超凡的耐心。

在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我的爱人。刚刚决定出书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构架迷茫,信心不足。于是我问他:

“大哥,给点建设性意见,这本书该怎么出?”

沉默半晌,他说:“以后每天我做饭,你画画吧。”“……”

隔了些时日,画到有点瓶颈的感觉时,我又问他:

“大哥,拜托你给点意见,我就这么由着自己的性子画下去行不行啊?”

沉默半晌,他说:“以后家务我全包了,你就好好画吧。”“……”

又过了些日子,我对这本书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但似乎还欠点把握,于是我又问他:

“大哥,你能不能真诚地给我这些画和文字一个评价,如果你是读者,你会喜欢它们吗?”

沉默半晌,他说:“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我来陪孩子出去玩儿,你就在家画画吧。”“……”

于是,我在没有表扬,没有批评,更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却有越来越多“业余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了此书。感谢他用默默无闻的勤劳支持我!

在此我还要真诚地感谢阅读此书的你,能与你一起分享这些美妙的“发现”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如果你读完这本书感觉心灵被什么触动了,那一定不是我的画,更不是我的文字,而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那部分自然感染了你。现在,你意识到了吗?其实,在你的身边,就有个远远超越我书中内容的更广阔的自然有待你去发现。

书画自然笔记的过程是我学习了解自然的过程,随着自然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不时地发现自己的笔记中有错误或描述不够准确的内容,因此笔记一直处于不停纠错的状态。在整理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书中内容又反复校对修正过,但由于我是个刚刚起步的初学者,文字中可能还存在着没意识到的欠妥的地方,对此欢迎各位读到此书的老师指正。

我希望我的自然笔记能一年一年地坚持下去,也希望看到本书的你也能拿起笔开始记录自然。相信我,只要你开始,就会迅速成瘾,热情一发不可收拾。让我们共同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家园留下点什么,思考点什么,做点什么。不管怎样,它会让你发现,生活原来还有此多的妙不可言!

《大自然笔记》幕后

《大自然笔记》七月一日面市以来,到目前为止网店地面店大多都已铺货到位了。有很多朋友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些意外的说:呀!这么厚本书啊!

是的,这本笔记书确实略厚,304页,嗯,这是我和编辑千刮万选后剩下的骨头,筋和精肉。设计之初,样张基本敲定的时候,编辑整理了书稿,给我算了笔帐:全书需364页左右,22.75印张,书脊约17毫米,定价约68元。厚了些,贵了些。需下大刀!

说实话,我当时对其他都没什么概念,但60多块钱的价钱让我眼前立时出现,这本书前人流绕道儿,无人问津的场景。

我重新审视这本书的初衷:主线传达“物候”的概念,并希望感染更多的人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

从 “物候”的角度看,我坚持“不能动大刀”,因为所有笔记中的内容都是体现物候变化的线索,内容的完整性连贯性我觉得不能打破。这是在最初决定出书的时候就定过的方向,我不希望它仅仅是一本单纯视觉上好看的休闲书,我更希望书的内容有真正的物候学上的意义。这也是我在接受步印出书的建议前,一直不能接受其他大多数出版社编辑要求合作时仅仅因为画好看,把它定位为绘本或儿童科普的原因。

而从另一个方面看,我的笔记陆续上传到网上去时,开始时有很多人来赞叹笔记形式新颖,画好看,让人身心愉悦感受自然情怀。随着笔记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宽泛后,很多读过笔记的人会兴奋的来跟我说,他们也看到听到了这样或那样有趣的事情,甚至很多人就此也开始了自然笔记历程,是的,转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几乎所有开始笔记的人都开始重复我曾经的快乐,激动,满足,心灵平静。。。然后发出与我一样的感慨,甚至连感慨时的情绪都与我的如出一辙。这就是大自然这个老师授教有方,总能预期引导它的学生们领悟自然法则的结果吧。步印的总编于慧平当时能说动我出书,就是因她一句:出这样一本书你可以把这么好的亲近自然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做这本书一定要解决书价过高的问题,控制成本,考虑读者的承受能力。

无力感强力来袭的时候,我跟编辑说:好难啊,我就像个产妇,被判定胎儿过大,要选择自己生还是剖腹产。不过此剖非那剖啊,要真是像产妇那么容易选择就好了。

我们甚至考虑过分成上下册两本书,但目录的的感觉无法均衡,这个方案放弃。

千回百转,我们最终磨合出来的结果是删去物候链中文字已表述清楚的图片(不考虑图片好看与否),整合某些内容相关的图片缩减篇幅,大规模减少攻略中的例图。。。在不影响物候链条完整性的情况下,我们共删了六十多页的内容,这比编辑的预期还是高出了不少,但我们达成共识,能打动人的部分一定要保留。在页码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甚至还有增节。比如第二部分中的“桂花日记”就加入了02年秋和03年秋共5页内容。

全书书稿完成时,共304页。书拿去中信终审的过程里,步印编辑先后三次到印刷厂试印,最终确定了现在成书的纸张。成本核算下来定价56.8元。

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美编们进一步与书磨合,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有极强的传染性。据说包括办公室其他同事都因接触了这本书而出现了“心痒手痒难耐要做自然笔记的症状”。大家都开始在上下班的路上观察自然,并在短时间内发现了平日从没注意过的就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花草和昆虫,互相交流过程里,大家一再被小生命们惊艳到。于是,对于这本书的价钱问题,编辑们觉得不再是大问题,并做好了靠口口相传,打持久战的准备。

没想到,之后又出波折,中信方终审结束后,考虑读者承受能力,提出了书价太贵,建议再次删减印张,降低成本的建议。由于我的固执,坚决不肯再删印张,步印中信相持数天。在这紧要关头,步印方最高领导郑利强,于慧平做出了“保持原有设计制作不变,将价钱降到49.8”的决定。

事后,当年劝我出这本书以利普及自然笔记的于慧平跟我说:“我们家侧重童书和历史类图书,找你做自然笔记这样一本书完全是我的个人喜好,我特别喜爱自然类的题材,但市场上这类书太少了,你的笔记真的打动了我,所以我想,跟我一样有自然情节的人也一定会被这本书打动。做这本书是我的私心,因为我喜欢,初衷也并没指望用它来赚大钱。作为一本相关自然的书,书的品质不能打折扣,所以我们又反复反复进行了成本核算,在保持原有设计和制作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做了这个降价的决定,从长远看,我相信这本书的销路不会差,我们赔不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它。

这本书最终进印厂的时候是用环保无公害的大豆油印刷的,整体效果出来得到了看到它的几乎所有人的认可的,有朋友说全书绿意盎然,适合消夏,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在这里,特别要感谢的是步印的于慧平,她是迄今为止我接触过的最真诚的做书人。在我之前,芮东莉的《自然笔记》已获2014年国家文津大奖。我想正是她的眼光,她对作者充分的尊重,才造就了那样一本好书。

这本书的成书过程里虽然曲折不断,但我从内心里感激步印和中信共同促成了这样一个结果。一切波折现在都已不值一提了。当您拿到这本书阅读的时候,如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相信多数问题出在我自身水平问题上,就图书公司和出版社而言,他们真的是到位了。

《大自然笔记》花絮

我常沉迷于花鸟昆虫世界里。老公偶尔会带回只路上捡来的蝉或天牛,然后他会看着乐得合不拢嘴的我说:“从来没有其它什么东西能比我拿只虫儿来讨好你让你更高兴啊。”

好友月月说:“这些虫子遭遇了你,就好像遭遇了第四类接触。。。”话出有因:我隔三差五便到香樟树上找瓢虫或蝶蛾的蛹带回家观察它们的羽化,羽化后再把成虫放飞。

网络上有人看过我的有关昆虫的自然笔记,发邮件给我时直接称呼我为“虫哥”。哼!喜欢虫的只有“哥”么?

喜欢与自然相关的一切,常收集好看的树叶,种子,蝉蜕,鸟的羽毛。。。。。。2012年4月在包头苗圃的白桦林边发现十余根散落的羽毛:它们尺寸划一,并且短、硬、羽头齐平。那附近有大量的灰喜鹊出没,于是我心潮澎湃的想自己幸运的捡到了灰喜鹊的羽毛。不过这是它哪部分上的羽毛啊?羽头为什么这么平?又为什么会在同时同地出现十余根相同尺寸的羽毛?。。。我开始象以往一样有了发现便开始深究其中原委,眼睛一刻没停的向四下扫描。。。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忽然,一只残破的羽毛球橡胶头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恍然大悟:这就是答案啊,我捡的那几根哪里是喜鹊毛,都是羽毛球上被拆落的残羽啊。

我家楼门口出来通向小区大门有两条道,一条车水马龙的主道,一条号称密林的石板小路,我无论出门还是回家,都喜欢从那条人少却树多的小路穿行,期待着与野猫或鸟儿们的邂逅,以致老公对我声称那是我御用的“虎道儿”

2011 年5月25日遇见雌蝶停落花上翘起尾巴拒绝雄蝶的事件,当日我并不知道那个场景是怎么回事,回家后跟妈妈展开热烈的猜测,我猜是下面的雌蝶主动献身,但雄蝶蜻蜓点水未必成事,妈妈则反问我,你怎么知道翘尾巴的是雌蝶,也许是雄蝶呢?我们两个一边猜一边乐的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这件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八卦事件会给人增加很多的谈资。

群居在石楠叶子上的几十只刺蛾幼虫,聚集在萝藦叶上的上百只蝽若,或是布满天蛾幼虫身体的蜂茧,在我看来是既恐怖又迷人,但当我兴致勃勃指给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看时,竟会引的他们紧张到鸡皮疙瘩掉一地,瑟缩着落荒而逃。

我常往林木茂密花多草深的地方进行观察,这些场所往往会有极具诱惑的场景拖住我的脚步,结果常是我饱了眼福的同时也宴请了群蚊。我能顽强的顶住暑热,小雨,台风,不顾弄脏头发衣服的枝叶和灰尘继续坚持自然观察,但却因疯狂贪婪的吸血鬼们的袭击多次败逃。

女儿前不久跟我一起目睹了小区里来了一只水鸟:夜鹭。之后在老师布置的日记里她完成了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性的自然日记。我看了,除了让她改了一句“妈妈见了那只漂亮的大鸟兴奋的一蹦三丈高”外,其余内容都超级棒。

《大自然笔记》书评

文/芮东莉(《自然笔记》作者,获2014年文津图书奖)

多多的书终于出版了!

捧着这本即使是闭上眼睛,眼前依然浮动着它的美丽的书,一口气读完,我爱上了它。我觉得,只有一颗善于发现美丽的心和一双巧手,才写得出这样一本美丽的书。

爱上它,有三个最主要的理由:

第一,爱它内在和外在双重的美丽。北京步印公司的图书装帧延续了清新可人的风格,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内文的布局,无不让人有眼前一亮再亮的感觉。但是,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作者笔下那些灵动无比、趣味横生的自然界生灵们,它们的身影和色彩,是作者奉献给读者最美好的礼物。在《大自然笔记》一书里,淘气的“宠物”锹甲、斑点从无到有的瓢虫,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生动的描写,也一定能够带给更多人以心灵的触动。

第二,爱它背后那个孜孜不倦探索奇妙自然的作者的身影。我的朋友人多多,虽然见面无多,但自然笔记一直让我们心气相通。两年前的她,和我几年前一样,也是一个站在大自然门外,对自然界生灵所知甚少的人,但这两年的时间里,因为有自然笔记这个伙伴,她已经成了一个“虫虫专家”了!我为她的成长感到惊诧,而我知道,这种成长是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的。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成长而骄傲!

第三,爱它原生态的写作方式。因为有同做自然笔记的经历,所以我翻看作者的每一篇有关节气记录,所看到的都不只是书页上的图画和文字,而是那个在我身边真实存在的大自然本身。这样的写作方式,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味那些曾经也发生在我身边的有趣故事。真是太生动了!

祝贺我的朋友人多多,把这样一本让人“大开眼界”的美丽的书呈现给读者!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