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月29日
分享人:小虫
整理人:会员莉莲
大家好,我是小虫,这是大号;至于小号嘛,那才是莫训强。关于小号,太难记,所以大四毕业的时候,我一个同学(女)邀我散步,散步到最后,她很委婉地对我说:小虫啊,你名字那三个字咋写来着?所谓人艰不拆,所以我就很委婉地告诉她,就是那三个字啊……还有一个名字是自然名,是我参加绿色营时候起的,叫做四叶草。如果谁还玩儿微博的话,可以@7號蛀書蟲找到我。广西桂林人,南开老油条。自我介绍完毕。
余老师给我的题目是“校园里的自然笔记”,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开始校园观察和记录的、开始后做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我想了一下,这个题目跟我这些年在做的很多事情相关——看花、看鸟,所以欣然答应了。但是到真正准备的时候,却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说什么了。前一阵在另外一个平台分享过“《南开花事》的来龙去脉”,咱们这个群中相信也有不少参与者交集,这更让我感到压力大。但是,早两天发生了一个偶然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南开有个荒岛书店,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小书店,卖一些不大主流、不大容易买到的书。那天过去,是因为店主想让我签一本《南开花事》,书的主人是一个小朋友,初中一年级。店主说小朋友的妈妈一会儿就过来取。说话间,书店的门被推开了。我说这个事情偶然,其实应该也不是偶然。因为这门,预定了要被推开的。
进来一家三口,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是南开的老师,爸爸是经济学的,妈妈是音乐老师;第三个人,便是要签名的那位小朋友。妈妈很健谈,说了好多期待的客气话,然后自然就聊到小朋友身上。小朋友叫做马千一,今年初二,瘦高个儿,很腼腆而安静的小男生。聊了一阵,妈妈介绍说:千一小时候也写过一个南开大学的植物小品,叫做“花草集”……我一听,双目一亮,立即就增加了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人家小朋友在四、五年前就写过一本南开大学的“草木集”啊,比我还早呢……惭愧惭愧啊……
当天晚上,千一的妈妈晚上给我发来了“花草集”的扫描版,整整36页,双页扫描,所以就是18个扫面图片。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第一章扫描图片看起来。
这就是封面(图)细节。由于我还没有得到最后的许可,所以完整版的南开“花草集”现在还不能全部公开。敬请大家期待最近两天的“自然笔记”微信平台~~~大家能看到大图吧?请看细节。我特别想推荐的一页是下图:
在千一同学“草木集”的第三页,他非常认真的提出了他的“植物分类学”。这是我十二分推荐这部“巨著”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节省时间,我再给大家看一页,咱就先放开。在聊到千一同学小时候的创作时,千一的妈妈说道:“大概是因为孩子们小时候总喜欢蹲在地上玩儿的缘故,……发现他编的基本都是贴地的小野花、小野草”,“花草名字有的他不知道,当时估计也不会查,就自己瞎编的名字”。
在千一同学和天怡同学的眼里,红色的花和粉色的花是两个不同的种(尽管只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这是一位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的自然笔记。
好了,这是我分享的第一个小部分,关于一位小朋友的校园自然笔记。第二个小部分,推荐一个作品,可能好多人都看到过,咬人画的作品《老杨树》。
时间关系,只给大家看一个截图,其余部分大家可以稍晚自己欣赏。虽然作者没有说明这是自然笔记,但显然,这可以是一个非常棒的自然笔记,有自然,更还有情感,是更好的自然笔记。
以上,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小学生,一个是漫画作家;一个是孩子,一个是成人:不同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然笔记。
今天的话题是“校园里的自然笔记”,其实相比于“校园”,我更偏爱用“社区”这个词。不仅仅是在校师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自然笔记,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社区”开展自然笔记,可以在生活小区、工作单位、暂住的青年旅馆、出野外的科考地……简言之,在所有你身处的环境里。
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自然笔记中来,在自己的地盘、按自己的套路、记自己的故事、倾自己的情感、赏自己的作品……最后,分享给大家。我考虑,这就是自然笔记的精髓。而我,基本也是这么努力着来做的。
我最早是在在绿色营接触到台湾荒野协会的自然观察和自然记录的课程,对观察和记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要这么说也不对,其实小时候就有萌芽,只不过没有被提炼出来叫做“自然笔记”这个名字而已,我想大部分基本都是这样的吧。
接触到这个以后,除了学习、科研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观察和记录方面。由于还是学生,毕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所以我干脆就把观察和记录的地方放在了校园及周边。硕博期间,我开始对一个事情感兴趣,那就是都市里的野花,包括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很想追究一下它们在都市里的生存空间现状和未来的走向,所以很多研究工作也放在是校园和城市公园。此外我还有一个恶习,就是喜欢写记录,见到的东西都喜欢记下来。上面这四个因素,都非常有利于我在校园里进行一些基本的自然观察和记录,我想,这是很有意思的。
在南开求学期间,春季每天的行程基本就是:走路,记录,拍照,写记录。纸笔、望远镜、相机。从校园西区宿舍走到东区实验室,1.5~2公里,正常走20分钟,春季要走3/4小时。经常的就是,早晨6点钟起来了就出门,快到中午才到实验室。看花开,看鸟来,记录,拍照。最早喜欢上的就是物候观察和记录,植物、鸟类、昆虫,看到什么就记录下来。最早整理出来的就是一系列的名录(我对名录情有独钟):
当然了,有些人也许会说,整理名录不能算自然笔记,不过却是做自然笔记的重要基础、灵感来源和驱动力。所以直到现在都还热衷于做各种list,包括现在工作的地方的名录:
记录物候的日子很不容易:
记着记着,我发现其实可以用大家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
而这个东西,就是后来我们做的”南开花历“日历的雏形,也是后来《南开花事》的直接动力。看花之外,观鸟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
我喜欢记录和写,所以后来就把南开观鸟的一些记录整理成这个东西,这个可以分享给大家。
这个阶段,摄影的方法是用的比较多的记录方法,所以拍了不少东西。这个”水杉的一年“可能不少人看过,分享给大家。类似”水杉的一年“的定点物候观察和拍摄,在校园里做了十多处,比如:新开湖的一年,马蹄湖的一年。
北京-西勾月:定点怎么拍的,把相机固定那里吗?
小虫: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每天/每周),在相同的地点,用相同的相机参数,拍摄相同的东西。固定在那里就不见了(笑),如果有个后花园就好了,可以这么干。
后来小文艺情怀爆发,就写东西,写些胡诌的东西,自娱自乐哈。比如下面这个“61行诗”,(感谢任晴帮忙编辑)分享给大家。
当然了,到后来就不是自己自娱自乐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会来参加校园观察和记录的活动。
比如我们的经典活动”南开花事“,是我爱南开BBS的flowers版和naturalhistory版联合的经典活动。那时候更多的就是带着大家一起认知、记录~~~以及分享。这是借用另一次活动的图。在校园里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当然也不仅仅是认知,有时候也做一些另类的”自然笔记“,比如叶拓:
又比如,叶脉书签:
又比如,自然拼贴:
这个有故事的,作者是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 我们给孩子们的任务是,捡拾自然凋落物来做一个拼贴。她说,我长大后的理想是当一位时装设计师, 这就是她的自然拼贴作品。
这是xx他们的作品, (虽然不是在校园里的), 我不知道这个作者的理想是什么(跳孔雀舞? )又比如,石膏标本,最直接的自然笔记:
对于刚才那个拼贴,这个例子我总说,不能漏了。
(理想是发型师?(笑) )各种东西,拼贴一个脸谱(结果每个人都默认的拼出来了符合自己性格的脸谱****)好有意思。最后比如:
这是绘画(鄙人最怕画画,惭愧啊)。如此林林总总,我都把它们归入了”自然笔记“的范畴。当然大家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我理解,所谓自然笔记,就是记录自然,用什么方法、方式,都可以,只要愿意。
那么问题来了:你通篇都是玩儿嘛!!!!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烟酒僧,你怎么能不学术呢!!!!!!!!所以,我最后学术一下吧,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硕士的论文。那就是——
养花!!!!!!
时间关系,不给大家放最后一个ppt了,大家可以自己回去看看哈,是我硕士期间的论文,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SSB),中间的一部分就是培养种子变成幼苗,然后看着它长大。 PPT里面是其中的一些记录。
最后,自然笔记谁都可以做,谁都可以做得很好。期待看到大家的分享。谢谢余老师,谢谢大家!!!
★非常感谢小虫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分享,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十分愉快而又太过短暂的午间时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