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俺也来学学笑君,把首歌儿打头。长歌行是收入学生课本的,诗意自不用分析了。俺只想分辨的是首句起兴的“青青园中葵”倒底是何物,为何以“葵”来起兴呢?
文字浩淼,如今植物名中有葵字的,不在少数,物种也驳杂。常见的可罗列如下:
向日葵、锦葵、秋葵、蜀葵、黄葵、蒲葵、落葵……
向日葵,我们一般叫做葵花的,菊科向日葵属,油料作物,果实是聊天消闲必备之物。
锦葵、秋葵、冬葵、蜀葵、黄葵等,都是锦葵科,属或有不同。随便翻翻字典就知道古人的蔬菜里,最重要的就是这类“葵”,这也是大多数古文中葵所指的植物。
蒲葵,棕榈科蒲葵属,早几年大家用的扇子还都是它做的,家家乘凉时人手一把,能生风驱虫。拿在道济和尚手里,更是神通得很。
落葵,落葵科落葵属,这个名字大家似乎不太熟悉,但提起市场上的木耳菜,无人不知吧,就是它。
那么“青青园中”的“葵”,该是谁呢?我们就让它们来PK一下好了:
向日葵不可能,因为向日葵原产北美,明朝时始传入中国,因为苗叶大而多毛,有几分葵的样子,所以也得了个葵字。不过不能不说我们的祖先眼睛还是明亮的,在关于向日葵最早的记述里,它还叫“丈菊”——身高一丈的菊花,多么贴切!由此可见金庸笔下的《葵花宝典》定是伪书,因为金庸写《葵花宝典》是“为前朝宫中一宦官所创”,《笑》的背景时代是明无疑,前朝是元,此时向日葵或者还未传入中国,即便传入了也还不叫“葵花”——初版时林平之家老宅为“葵花巷”而不是“向阳巷”,这算是查老越改越破绽的地方吧。
蒲葵自然也不会,蒲葵是南方热带植物,跟汉乐府时代不搭界,完全不用考虑。
下面就是锦葵科的“菜葵”们群殴一个落葵了。优势很明显,是不是?但是我们还是要讲道理,道理讲不通再并肩子上。
园即系种菜之所,诗经上说“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意思就是“那个帅哥啊,不要跳进我的菜园来~”,当然帅哥不会是来偷菜的,主要来偷人。园里种的当然是菜,不过“锦葵组”和落葵都可以算菜,从他们的用途上来说,分不开。
种植历史看呢?锦葵组占据了煌煌中华文明食文化的重要地位,诗经有“七月亨葵及菽”的句子,时间上没问题;而落葵之名见诸书籍,首先是南魏茅山道士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或者说是《集注》里掰出来的《名医别录》(当然这记载也有问题,我另文再考);不少资料上都说“公元前300年既有落葵的记载”(比如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不过这些“百科”毕竟不是权威,引述也不严谨,不足为训。如果以南朝陶道士的记录为起点,似乎对汉乐府来说晚了些。似乎这点锦葵组占先,可积一分。
种植程度上分呢?“锦葵组”兄弟众多,全国遍布,种植面积和数量应该都没有问题。在《本草经集注》里,陶注是“人家多种之”,说明至少在陶生活的江苏一带还算常见,至于汉时种植面积和数量如何,无可考较。而从古代气候来说,汉时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两种植物的自然分布,都不成问题。所以这点上不好分高下。
从文化文明来讲呢,锦葵组“名正言顺”,元代王帧 《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一说“园中”便举“葵”为例,理所当然。而在《本草经集注》中,落葵在“果菜米谷有名无实\菜部药物”部,都“有名无实”了,还只是下品,声鄙名微。所以我很愿意再给锦葵组加上一分。
世事无常,看起来似乎是一边倒的局势却并不是没有波折。查《中国植物志》落葵条有别名为“蔠葵”,这可了不得了。《尔雅》释蔠葵为“蘩露”,郭璞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这显然解释了为什么“百科”们说“公元前300年”,这就是指的《尔雅》么!还有“蘩露”“承露”的这个露更是要命。“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显然这个“葵”就是给“露”起兴的,那这葵的名字叫“承露”还有的跑么?“锦葵组”的弟兄们绰号里可还有带露的吗?没有。所以落葵直接KO,一本!
写到这里是不是可以盖棺定论了呢?从“锦葵组”得的两分来看,似乎输得很冤。凭什么背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北人如我就得认个20岁之前没吃过的木耳菜当惜时的楷模乜?如果这个判断有问题,问题在哪儿?
在落葵是不是“蔠葵”。
可是植物志都下了定论的问题还需要怀疑么?
需要!
植物志不是绝对真理,里面讹误的地方也不在少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落,蔠两字字形相近,经验告诉我们,这就非常有可能是古籍上的错误被照搬下来了。再动手查查,原来说“蔠葵”是落葵,滥觞之地在《本草纲目·菜部·二十七》落葵条:
【释名】 蔠葵(《尔雅》)、藤葵(《食鉴》)、藤菜(《纲目》)、天葵(《别录》)、繁露(同)、御菜(俗)、胭脂菜。
志曰∶落葵,一名藤葵,俗呼为胡胭脂。
时珍曰∶落葵叶冷滑如葵,故得葵名。释家呼为御菜,亦曰藤儿菜。《尔雅》云∶蔠葵,繁露也。一名承露。其叶最能承露,其子垂垂亦如缀露,故得露名。
而蔠、落二字相似,疑落字乃蔠字之讹也。案∶《考工记》云∶大圭,终葵首也。注云∶齐人谓椎曰终葵。圭首六寸为椎。然则此菜亦以其叶似椎头而名之乎?
【集解】弘景曰∶落葵又名承露。人家多种之。叶惟可 食,冷滑。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少入药用。
保升曰∶蔓生,叶圆,浓如杏叶。子似五味子,生青熟黑。所在有之。
时珍曰∶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浓软滑,作蔬、和肉皆宜。八、九月开细紫花,累累结实,大如五味子,熟则紫黑色。揉取汁,红如胭脂,女人饰面、点唇及染布物,谓之胡胭脂,亦曰染绛子,但久则色易变耳。
应该说最先出差子的是陶弘景,《尔雅》言“蔠葵”,陶道士就成了“落葵”,而他补上去的“其子紫色,女人以渍粉敷面为假色”,就坐实了他说的是如今所说的落葵了。因为“锦葵组”的果实是蒴果,种子也小而干,是没法“渍粉”的。李时珍看到了陶的矛盾,但他逻辑不明,既然说“落”可能是“蔠”的讹误,不仅不为其正名,反而就陶而弃郭,把蔠葵的名号就归给落葵了,这指鹿为马的一错就是千年,李的错误更甚于陶!为何说李必错呢?他完全不管郭璞在承露后面的描述,能不大错而特错么?!郭璞说的可是“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一个“花紫黄色”就够把李老爷子羞死了。他自己说落葵开“小紫花”,可是看落葵的图片,白花,嗯,是有一点点紫,老爷子在往紫上扯,可还是跟郭璞说的“紫黄色”差太远了吧。而且更重要的是,郭璞说“茎大叶小”;“茎”是什么?直立的草本植物中间那根杆儿才叫茎,落葵是攀援的蔓。在郭璞那个年代,训诂严谨,茎和蔓绝不会混淆。有了这两点就足以说明,落葵一定不是《尔雅》中的蔠葵。
再看锦葵组的冬葵等,花色紫黄者不在少数,如黄葵、黄蜀葵,及蜀葵等,就是不好说具体是哪个种“大茎小叶,华紫黄色”罢了。但有“百菜主”的名号在那里,青青园中葵,还理所当然是他们兄弟的。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个 葵 是什么。呵呵。
还有,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这里的葵也有向日葵的性质。
旅,同稆,不播种而生,这里的旅葵就应该是指的逸生的葵,还是今冬葵一类。
葵藿倾太阳的出处在于陈思王的“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所以葵倾日的不是花而是叶,或者说整株南倾,目的古人认为是“卫足”:“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曹植这里以葵自比,多少有些厚着脸皮强扯,偷换概念。曹丕也是文章大家,难道还不知道葵的卫足之意么?哦,我垂光明了,你还自蔽其根,什么意思啊!难怪当哥哥的不喜欢这个弟弟。
扯远了,不过葵心向日,这是古话了,后来“丈菊”顶了向日葵的名字,也确实是鹊巢鸠占。
吼吼,我知道的太浅了,理解错了。解释的真透彻,谢谢。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