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上的“十二生肖”:鼠

首先,简短的介绍一下百花山的概况: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在京城的最西边,是北京市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图】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图

百花山以花出名,丰富多彩的植物多样性,加上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与植物不同,动物喜欢到处乱跑,但与植物相同的是,他们都不理解自然保护区到底是个“神马”东东,也并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保护的,他们最需要的是自己保护自己,而且想自然而然的呆在他们喜欢呆的地方,一般只要能吃饱喝足生孩子就足够了,“保护区”只是一个人类限定的概念而已。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一定根据的,你看到的保护区里面的野生动物和保护区外的野生动物一样,见到人类靠近之后除非是傻掉了,否则都会撒腿儿就跑……

下面将要介绍的百花山上的十二类动物是一个特别组合,在正统的分类学家眼里把他们这样归类到一起简直是胡扯,但这样扯一扯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文化层面上让我们重新、甚至创新一点的审视一下十二生肖的自然原型,科学层面上也稍微活泼一点的普及一下枯燥无味的动物学知识。我不是专家,下面说到的动物也只是在山上随机记录的一小部分,既不全面也不严谨,只能算是一年来在山上自然观察的小报告吧~~不对的地方各位大侠请拍砖,我的邮箱豆瓣

那么进入正题,首先我们来正经的说一说鼠辈们~

没人能确切的说出百花山上到底有多少只老鼠和松鼠,也没人会给他们做户口本和人口普查,科学家们倒是饶有兴趣的进行过种类的调查,他们都属于啮齿目的动物,加起来至少有十几种吧。

有一类特殊的“老鼠”,会飞,夜间活动,我们一般叫他们蝙蝠,虽然样子贼眉鼠眼的,但在分类上却是翼手目,和老鼠的祖先有一定关系。每到傍晚的时候他们便出来活动,利用超声波捕食空中飞行的小虫。一直误以为我能听到他们发出的超声波,啾啾啾啾的在夜空中回荡、忽强忽弱很好听~其实不然,那是蝙蝠的普通叫声,蝙蝠的叫声和它发出的超声波根本不是一回事,除非你有超能力,否则根本听不到超声波。

山上还有一类神似老鼠但不是老鼠的生物——鼩鼱(qú jīng) ,食虫目的,现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类,虽然也一般喜欢晚上活动,但夏天的时候百花草甸白天有时常会遇到,在草丛里跳来跳去的,还没等你看清楚和反应过来它们就消失了。北京有的三种鼩鼱百花山上都有分布,今年意外在草甸木栈道上发现一只刚刚意外身亡的鼩鼱(估计是乱跑时不小心被游客踩到了),这才有机会仔细观察一下这小东西,总体来说吻部比普通老鼠要尖和长,体型苗条四肢短短,虽然长着一副老鼠的样子但人们却一般不恨他们,毕竟人家是吃虫子的,不像老鼠那样和人类抢粮食吃。这里援引一段百度百科里对鼩鼱的精彩描述:鼩鼱,似乎是一类“不起眼”的小动物,但在哺乳动物的进化史上却起了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最原始和最古老的一支,在兽类的进化史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多数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类群的祖先,特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啮齿目动物和能在空中飞行的蝙蝠等翼手目动物等,都是先后从早期的食虫类直接分化出来的。

【图】鼩鼱

我们会永远铭记这只不幸逝去的小鼩鼱的——川西长尾鼩它的正统中文名字。

下面隆重登场的就是正统的鼠类家族了,松鼠、仓鼠、姬鼠、社鼠、家“属”。。。啊~真是“鼠”不胜数,正是因为多,他们是很多食肉动物的主食。除了松鼠,一般人对鼠辈的印象都不好,不但糟蹋庄稼、当小偷而且传播疾病,简直太“坏”了,可是正是这帮坏蛋养活了无数的猛禽、蛇类、和小型食肉兽类,没有鼠辈对那些肉食者来说简直是世界末日到了……

俗话说胆小如鼠,可是下面这只老鼠胆子却不小,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在百花山上树“偷榆钱”~

【图】榆树上的老鼠

下面这只精灵鼠小弟也是也没做什么好事,因盗窃垃圾桶而被拘留了……

【图】精灵小鼠弟被捕

接下来的小鼠丙是一只受伤的小老鼠,看到它的时候,它正步履蹒跚的寻找食物,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又跑到地面上来。

【图】小老鼠寻找食物

前面的几种老鼠平时白天真的很难见到,一般他们喜欢晚上活动,趁着夜色昏黑好做坏事不被人发现。话说前面的几只鼠辈除了摘榆钱那只其他的最终下场都不太好,白天出来的风险太大由此显而易见的,除非是老鼠中的精英,或者实在是饿极了,否则还是晚上出来更划算,下面这张照片是用红外触发相机夜间拍摄的。

【图】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老鼠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晚上出来活动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否则到了漆黑的夜晚岂不是成了老鼠的天下!晚上,那些白天上班的食肉动物休息了,而值夜班的各路飞禽猛兽可不闲着,他们白天打盹儿夜间杀戮,下面这张同样是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照片真实的记录了一只壮硕的猫头鹰嘴里衔着一只刚刚被捕捉到的倒霉的老鼠正大摇大摆走着,相信所有老鼠看到这个场景都会不寒而栗的,或许他们还会这样感慨道:“我们的老鼠的容易吗……”

【图】猫头鹰捕老鼠

招人喜欢的小松鼠,喜欢白天出来,在百花山上随处可见,是各位来百花山旅游的普通游客们最容易见到的小动物。北京动物志上的两种松鼠山上都有,分别是岩松鼠和隐纹花松鼠,最近北京市新纪录的一种就叫做松鼠的松鼠(东北亚种 北松鼠),在山上也有见到,但就看到一只且只闪现了1个月后消失不见了,怀疑是有人放生的。

总之,岩松鼠是山上最常见的松鼠种类,从中文名字上就能听出点道道来:他们有个特别的个性——喜欢飞“岩”走壁!石头多的河边,岩壁上就是这种松鼠的最爱。此外他们的颜色也是灰不溜丢的,和岩石融为一体形成天然的保护色。白白的眼圈明明白白的暗示出这样一条真理,不像前面的那些老鼠那样,他们一般不熬夜的没有黑眼圈。一条必不可少的毛茸茸的大尾巴或许能在攀岩的时候起到平衡的作用。

【图】岩松鼠1
【图】岩松鼠2

上面两张图分别是红外触发相机在河边和悬崖边拍摄的,自从发现了人工建筑物,岩松鼠他们也会抽空去几乎垂直于地面的墙壁上尝尝鲜,这对他们来说是小菜~曾经在百花山瀑布那里见过他们竟然敢在瀑布的岩壁上飞快的上上下下……

【图】岩松鼠3

在石头多的地方活动有个好处,那就是发现情况不妙可以马上找个石缝儿钻进去。这就是岩松鼠的生活哲学。如果把它们丢到了一个没有石头的星球上去,该让这些岩松鼠情何以甚如何是好啊……

隐纹花松鼠和岩松鼠相比,他们就不那么热衷攀岩运动了,大多数见到花松鼠的时候,他们是在爬树或在地面跑动,或者从一棵树飞跃到另一棵树上去……

【图】隐纹花松鼠1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大树,相信花鼠会非常难过的,它们或许会质问上帝,这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图】隐纹花松鼠2

隐纹花松鼠俗名三道眉,比较不太正规的名字简称花鼠,之所以不正规是因为有一堆类似的松鼠都可以称之为花鼠,而它的特别之处是背上有三条明显的黑道。

【图】隐纹花松鼠=三道眉

非常类似的一种花鼠叫明纹花松鼠,那一种背上有五条黑道的花鼠,明纹花松鼠主要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林区,在中国仅见于云南、广西的山林中,向南可分布到中印半岛和马来半岛。隐纹花松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北至燕山,南到台湾、海南、云南诸省,直至缅甸北部和中印半岛。

【图】隐纹花松鼠3

另外补充一下,隐纹花松鼠比岩松鼠要小一圈,尾巴细细的~

【图】地地道道的松鼠

上面这个就是中文的正统名字就叫松鼠的地地道道的松鼠,而这只松鼠亚种的名字叫北松鼠,研究动物的一般都会对亚种比较较真,亚种由于地理上长期有隔阂外表或行为上会有很明显的区别,引申一下比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其实都是虎这一个物种,只不过分布范围和特征上有点区别所以有了各自的亚种小名。第一次见到就在松树林里(落叶松和油松林),真是喜欢松树的名副其实的大老鼠啊~这个家伙可比岩松鼠还有大一圈。

当然松树不是万能的,松鼠可不会一直抱着松树不撒手,当松子不小心掉到地上了或者想储备一些粮食甚至想出个远门的时候,回到地面打理这些事是比较正常的选择。

【图】北松鼠

提到藏粮食,下面有件岩松鼠的糗事不得不提:初春的时候我在雪地里穿行,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核桃怪怪的露着半拉身子埋在土里,我可以肯定的说这绝对不是核桃自己挖坑把自己埋起来的,那就九成是岩松鼠干的喽,可惜去年那只岩松鼠埋核桃的时候没有料到土壤水分太高,等到初春饿了想挖出来的吃时候核桃竟然冻在土里了,结果死活都刨不出来。后来我也尝试挖挖看,那手扣、木棍扣、最后实在没辙了用石头砸,足足折腾了20多分钟才弄出来!我猜,当时那只岩松鼠,肯定对着这个核桃哭了……

【图】岩松鼠埋的核桃

【更多阅读】

- -- -

4 条评论

  1. 康素爱萝(2012年01月11日):

    最后砸核桃那段笑出声了。
    又是一个要密切跟踪的系列,哈哈。


    1. 空错(2012年01月11日):

      @康素爱萝 云中鸟是位热爱生活的幽默大师,他的报告把我笑坏了:)还有他的后续文章,他正在写呢。


  2. 小老虎(2012年01月11日):

    嗯,真不错,山上居然这么多可爱的小家伙啊。要是跟云中鸟一起出去玩肯定很有意思了啊,哈哈


  3. 马二(2012年01月12日):

    大鼓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