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小白杨,云中鸟,年高,空错
一、引子
“我们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群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就到大自然中旅行,或观察、考察沿途遭遇的动植物,或背上地质锤深入没有人烟的山里敲打岩石。一切动力,来自于我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痴迷。我们用脚步、文笔、照片记录亲身经历的大自然,共同交流对她的发现和理解。知行合一,是我们的原则。”
这是自然笔记的简介,也是自然笔记小组的成立初衷。
出于各种原因,自然笔记在这两年的线下活动不多。导致不少加入QQ群的朋友抱怨,怎么我加入小组后,小组就再也不组织活动了呢?
2012年的清明前夕,空错和马二商议,决定在北京和济南各组织一次踏春活动,以表示自然笔记的出行决心:我们不会忘记自然,只要一有机会,我们就会回归户外、回归自然。于是,就有了这两个豆瓣同城活动:
没错,自然界是包容万象、丰富多彩的,户外行进过程中,草木芬芳、鸟兽之生、岩石矿物、文物古迹,皆是我们的探寻对象。
二、集合,出发
清明,北京,晴。
7点半的颐和园公交站,已是人头攒动,一批批游客排着长队,有序地挤上公车,他们大多是去西山扫墓或踏青。无论是小鸟、花草,还是我们人类,在经历了北方凋零、漫长的冬季后,都对这美好的春光充满了期待。
一只斑鸠在颐和园附近的大树上咕咕咕地唱着小情歌,是想吸引另一只斑鸠吧。
颐和园东门前的牌坊上,好多小麻雀挤在檐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它们预谋在这个夏天占领整个颐和园:)看到这些小麻雀,楚楚回忆道,故宫大殿上的斗拱已被铁丝网保护起来,就是为了阻止这些小家伙在里面筑巢繁殖破坏木构。
31人报名的队伍,今天实到27人,还是很庞大。清点人数之后,我们挤上346路公交车,开赴阳台山。
不到一小时,车到周家巷站,我们需要从这里下车步行前往大觉寺。
周家巷村曾经出了位贵妃——明英宗的周贵妃,她当上太后后,拨款在大觉寺旁修建了周家坟,成为周家祖坟,可惜在康熙年间被抄家,就没有周贵妃家族后代了,后面寻访的周云端和尚塔埋葬的就相传是周贵妃的胞弟周云端。而周家巷原本叫周家港,因为发源于西竺寺的河由周家巷村北流过,发源于寨口村的河由周家巷村南流过。南北两河交汇于南沙河,周家巷成为两河之间的重要港口。可惜,现今已无河流踪影。
刚下车,云中鸟就瞅到了4只8哥从头顶飞过去,落在对面的电线杆上。沿途,不时看到各种早春的小花点缀着干渴、枯黄了一个冬季的北京。
考察眼力的时候来了,图中有4只八哥,找找看。
八哥大多是北京的逃逸鸟,近几年貌似有一定的繁殖种群了。
毛白杨的柔荑花序像毛毛虫一样,或挂在树上,或躺在地上。
迎春花是蜜蜂的免费商店,买花蜜的同时送花粉。
十字花科的二月兰规规矩矩地开着“十字花” ,静静地沐浴着春天的阳光。
蒲公英开心地傻笑着,它的开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被挖野菜的挖走吃掉。
木质的连翘有点不高兴,虽然这一株长在路边很招风,却被人揪得就剩一朵花了。
三、大觉寺
步行约20分钟,我们便抵达了大觉寺。 这个寺庙历史悠久。
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善人邓从贵出资,在阳台山山麓建了清水院。金时,清水院成了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注:八大水院为圣水院、香水院、金水院、清水院、潭水院、泉水院、双水院、灵水院),后改名灵泉寺。明宣德年间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寺内的玉兰花相传为清康熙年间自四川移种,树龄超过300岁。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我们走进大觉寺山门后,为了相互间有个照应,开始分组:
古迹组1(6):小白杨,老余,陈颖,minjie,清源,晓晨
古迹组2(3):炸鱼,融轩,大鱼
植物组1(5):楚楚,陈芳,木本,韦磊,琪琪
植物组2(5):云中鸟,koko,victor,Muggle,年高
地质组1(5):空错,凤子,叼石头的小狗,黄老邪,原叶
地质组2(3):土豆,老飞,游侠
分完组,晓晨和小白杨带领我们穿过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直到最高处的迦陵和尚塔,沿途他俩讲解,我们提问、讨论并做笔记。
大觉寺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体现了辽朝契丹民族朝日的建筑格局。这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建筑模式,门口向日、以右为贵,与中原王朝建筑面北朝南、以左为贵的建筑习俗不同。
寺庙里种的大部分都是柏树,高高大大的少则几百岁,北京很多保护区里面都找不到几株这么大的树。北京最古的树大约是:1.昌平桃洼乡檀峪村 青檀 1500年 ;2.房山上方山吕祖阁内 古柏 1500年;3.门头沟区军响乡灵水村 古柏 1500年。
山门后右(北)侧碑亭内立有宣德年间“御制大觉寺碑”。
大觉寺还有明成化碑、弘治碑各一,分列于无量寿殿前左右。
无量寿佛殿上悬有“动静等观”的匾(动是静,静是动,万物无定,互含有无。差拟民间俗话,三思而后行),这是乾隆御笔,匾上雕龙。殿内正中供奉着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坐像,左右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立像。无量寿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 背面供奉着南海观音,又称海岛观音,左立双手捧有宝珠的龙女,右有向观音合十参拜的善财童子。
在无量寿佛殿前,古建筑专业的晓晨给我们讲解窗纹、彩绘、瓦片。晓晨一米八几的个头,这次出行,他身穿皮衣,既不背包,也不带吃的,显得非常休闲,一口可乐一口烟,因此被楚楚和Muggle称为“潇洒哥”,后来,这外号就叫开了。
大觉寺的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还有一种苏式彩画,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内容多是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走兽、鱼虫等。
大觉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明代木雕横三世佛(从左至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这几尊三世佛像是1972年从京城智化寺移来的。这里也是电影《龙门飞甲》的寺院外景。(大雄宝殿不准拍摄,照片取自网络)
虽然同样是大树,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有的成了化石,有的成了顶梁柱。
迦陵舍利塔,又称迦陵和尚塔、大觉寺塔,是清康雍年间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迦陵禅师俗姓李,沈阳人,与雍正帝交结藩邸, 际遇非常,他的一生沉浮不定,经历成谜。迦陵舍利塔矗立在大悲堂北侧全寺的最高点,高12米,是覆钵式塔,与北海永安寺白塔的形制相仿。在塔的左右,原有一棵松树和柏树,松柏的枝条向白塔伸出,似将白塔抱住,因此称为松柏抱塔。后来,柏树尚存,松树却不在了。为了保持这一传统,一棵高大“假松树”从此矗立于在塔边。
当京城里玉兰怒放的时候,这里的玉兰还是羞羞的。看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同样适用于玉兰。
鼠李寄柏是大觉寺的一大奇观。鼠李寄生在一株柏树身上,一眼望去还以为是夹在两颗柏树间的“小三”呢。
朴树和虫瘿。上面像果实似地东东是虫瘿,一种小叶峰寄生在树上形成的肿瘤。
卵叶连翘。供图/炸鱼
为了烘托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氛,大觉寺还从温室搬来了好多观赏花卉,它们基本都是外国品种,如果把它们扔在北京的野外没人管估计一个都活不成。
瓜叶菊。
花毛茛。
天竺葵。
毛茸茸的双翅目昆虫蜂虻。
四、西竺寺塔院
参观完大觉寺后,我们依照计划,前往寺北面的山中探寻西竺寺遗址。西竺寺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于宣德三年(1428)重修大觉寺后,以西天大通法王智光上师(本姓王,山东武定州即今惠民县人,通梵文,喇嘛僧)为大觉寺主持,并于寺侧“倩工累石为塔”。宣德十年,智光圆寂后,塔葬于大觉寺侧,英宗遣官赐祭,“仍敕有司具葬仪增广其塔,并创寺赐名西 竺”。西竺寺内多为藏地及外籍僧人。弘治六年(1493),又有太监罗秀等出资重修。
经过一个垃圾堆后,我们在山坡上找到了塔碑和三座古塔。
塔碑立于明成化九年(1473),汉白玉质,碑额题字“圆寂僧录左街讲经兼赐弘仁开山掌秘密教禅牒大禅师塔铭”。大师法号“忍吉祥”,据碑文,“禅师系交南国(即越南)望族”,幼时随父母居北京,其家可能是明占越南时期入仕明廷的越南豪族(当然,也可能是被掳来的普通军户百姓),“甫七岁遂入能仁寺出家”, 后于成化八年(1472)坐化,“寿五十有七”。于“旸台山下,西竺之原,口口口口,立塔祗垣。”
碑后有几座覆钵式和尚灵塔,底部及中腹都被人掏空,可怜出家人,清塔亦祸身。网上有记载这里原来灵塔密布,约有上百座之多,后因持续的水利施工,而今仅剩这几座残余。
西竺寺塔铭碑。
碑后有几座覆钵式和尚灵塔,底部及中腹都被人掏空。
五、前往灰峪
从西竺寺遗址出来后,我们开始南行,准备前往大工村山口,过了那个山口,就是门头沟的灰峪村。
正准备上山的时候,空错指着前面的石头,开始为大家讲解这一地质现象。这些灰黑色的石头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成,专业名称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它们和花岗岩一样,形成于地壳的深部,是一种侵入岩,表示侵入到地壳但又没有喷出地表的岩浆凝固而成。后来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它们被抬升到了地表并接受风化。岩石内部发育了三组节理(即裂缝),节理面将原来整块的岩石切割成了一块一块,加上风化作用的影响,它们最终形成了球状,这在地质学上称为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树木,通常会沿着节理面扎根生长,使岩石更加破碎。
如自然笔记倡导得那样,我们都很认真,边观察边记笔记。
比如图上的这棵树,扎根于岩石裂缝之中,会使岩石崩裂瓦解,这也是风化的一种,叫做生物风化。
在一片柏树林里,我们休息了半个小时,享受了各自的午餐。透过树林,远处可见一灰色的高塔,耸立于枯木之中。那便是周云端和尚塔。
周云端,又名周吉祥,明宪宗母周太后之胞弟,曾在大觉寺剃度为僧。周太后修建大慈仁寺(今西城区报国寺),以其为开山第一代住持,并担任僧录司左善世(正六品主官)。他圆寂后,一身二塔。一处位于房山区岳各庄,一处即此。这一奇怪的分葬形式,可能与周云端身为国舅的特殊身份有关。一方面,作为高级僧官,其建在房山的墓塔,可能只是衣钵塔,以凸显自己和尚的身份。周太后一家是昌平文宁里人,即今海淀区北安河乡周家巷,此村距离西山大觉寺不远。周家祖坟的其中一处就在大觉寺的东北侧。故而周云端圆寂后,又建一座墓塔(可能是舍利塔)在大觉寺旁,依傍家族祖茔,也是理所可能的。
周云端塔,七层八角密檐式实心砖塔。塔身东侧正中镶嵌有汉白玉塔铭一方,用以记述塔主人生平。供图/炸鱼
北京的这个春天有点冷,去年的这个时候,山桃花已经占满了山坡,白头翁已经盛放,早开堇菜更是随处可见。这次踏青途中,除了一些山桃,我们发现开花植物很少。只拍到了米口袋、斑种草和早开堇菜。原先计划寻找的小药八旦子,连个影儿都没见到。楚楚说,小药八旦子喜欢阴湿的地方,我们沿途一路阳光、太过干燥,自然容不得它们。
观山桃花,西山最好。
豆科的米口袋。
斑种草也是一种容易让人错过的小花,与之类似的是附地菜。
沿途的开花植物太少了,当大家发现路边角落里独孤的早开堇菜时,全都蹲下了身躯一瞻尊荣。拍摄花草,最好的姿势是趴在地上。供图/楚楚
早开堇菜。供图/炸鱼
榆树花。
去年的萝摩,果实可以吃。
去年的曼陀罗,曼陀罗喜欢垃圾堆,有毒。供图/木本
椴树科的孩儿拳。
杏花还没有开,辨认杏花的要诀之一是它的花萼反转。
抱茎小苦荬。
某种茜草。
翻开一块儿石头发现下面有一只小蜘蛛。
短角异斑腿蝗 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北京已知唯一能越冬的蝗虫。
小蜥蜴(山地麻蜥或丽斑麻蜥)。
三道眉草鹀。
路上还遇到很多小灰蝶和黄钩蛱蝶,但只拍到这一种,它围着大便飞来飞去。
这只小蜜蜂累了,决定 have a rest~ 休息休息。
进入大工村,我们的队伍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继续前进,探寻去灰峪的路;另一组去村西寻找高时明太监墓。
高时明,河北永清人,初名永升,赐名时明,崇奉道教,对养生学造诣颇深,自号复初道人。据《永清县志》记载,高时明十五岁入宫,后掌司礼监印。崇祯十七年 (1644),李自成攻进北京,高时明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其徒魏国征等拾骸骨于灰烬中,葬西直门外七十里九龙山,客城孙奇逢表其墓。”
60年代,这座墓被挖开成了水库,四壁墙上嵌有不少古墓残件,粗粗看去,计有供桌、五供等物。空荡荡的地宫中,仅剩地宫门一扇,历经300余年仍闭合灵活。 石门上方有石额,清晰可辩,上镌“一化元宗洞主”六字。(高时明曾写过一本关于养生的书,名为《一化元宗》,时人称他为“一化元宗先生”《酌中志》亦曾载 高时明善书,“乾清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乾清宫大殿。其匾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高太监时明笔也”)。石门两侧有石联。水库南侧有壁龛,应有另一座独立的地宫。网上有资料说建水库时一共发掘出三间石室。即除高时明外,此地还丛葬有其他太监,如田义墓规制。或者两边墓穴有可能是为其徒弟预建的生圹,因为朝代更迭未能使用。
年高记录了他们的寻墓过程:
“探墓小分队由小白杨、老余带头,潇洒哥、文艺哥、阿磊同学、草本mm、云中鸟、我还有其它三个人组成。据指路的大妈说离得很近,可是走了十五分钟还在村子里打转,幸好后来遇到一个老大爷,让我们翻过一个小山包,过一条马路,朝南走即可抵达。走了大概十分钟,就看到那个水库了。完全干涸,库底有树木,看着起码有四五年没有水了。地宫入口就在一侧的墙壁上。能看到只有半山石门,远看里面黑洞洞,阴森森。在大门的前侧壁有一个小龛的东西。水库四面徒壁,深6-7米,完全无法下去,心里暗暗不爽。这时眼尖的老余发现正对着地宫的墙壁上有前人打上的铁钉。找到下去的路了!二话不说,把包往地下一扔,踩着铁钉往下爬,其实对于身形不高大的女生来说是有一点困难的,有两步铁钉之间的间距特别宽,我没能踩着,是半踩空往下走的。下到库底,非常干燥,到处有枯枝和石子。这时候老余他们也陆续下来了,共五人下到库底。 我摸了根棍子在手上,想说如果地宫很深,拿着防身。。。人齐后往地宫入口走去。很豪华的一个入口,汉白玉的大石门,居然还能开闭自如,古老的石头渗出丝丝的凉意,这是一个信奉道教的太监最后归宿,能看到入口的石额上写着“一元华宗洞主”字样,门上还刻着一幅对联,我还念出来,大致意思是时代清明,人修练得道,可惜记不住了。站在地宫前就能看到内部的景象,并不深,进去后发现正对面是石头的馆床,有床板和床架,可以作为明末家具考察。当然,床上什么都没有了,本来这个太监就是自焚的,估计当年入殓的时候也只有残骨几枚吧。左右两边是被封起来的洞,估计是当年放陪葬品之类的。这个寝殿是券形的,能看得出修建时候花了大量的金钱和经历,历经几百年的,依旧平整光洁。地宫内是一些现代人留下的东西,有竹篮两个,木棍若干。水库的墙壁上有许多墓的构建,我们猜想,当年正对着寝宫的地方应该是有墓道的,那些条石应该是墓道石,还有一些有花纹的估计是五供之类的。不过不知道右手边那个小小的带檐的洞是这个墓的一部分还是还有其它墓也修建在一起。看完就往上爬了,我又是第一个,还爬不上,腿不够长,拿着膝盖顶着爬上去了,想想其实挺吓人的,万一钉子松了,就整个掉下去了……”
太监墓现在水库中,水库干涸,老余缘墙而下。
高时明墓,仅剩地宫门一扇,历经300余年仍闭合灵活。该墓位于海淀区大工村,村民讹传为刘瑾墓。
大工村的南边是座三四百米高的小山,山的北面是海淀区,南面是门头沟区。山上出露了大片寒武纪地层。寒武系地层以灰岩为主,顾名思义,灰岩是制造石灰的原料。因此整座山成了采石基地,如今出于环保的考虑,这些采石场已经被废弃,遗留下一些长满铁锈的大型机器。当我们看到人类的开山杰作后,无不惊叹人类的破坏能力是如此强大。
曾经热火朝天的工地,如今一片荒凉。很多人看到矿厂的这些废机器都会感慨:卖铁也值不少钱啊。不知谁回答了一句:国有资产嘛,不好处理。
大风起兮尘飞扬,没有植物的世界真可怕。
山口已经废弃的采石场和大型机器。穿过这个山口,就是灰峪了。
采石场的零件散落在地上,这是螺旋桨。
土豆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敲打岩石了,不过这是寒武纪地层,要找到三叶虫的残肢碎片是不容易的。
部分队员在采石场的合影。
探访太监墓的11勇士加快脚步追上了前面的部队。11个人中,个头最高的就是潇洒哥,肚子形状最优美的是小白杨,走得最快的是老余。
六、灰峪
经过采石场,我们来到山口,顺着满是被炸药崩得七零八落的碎石沟,缓慢下到灰峪村北。这一路,对于男生而言,不在话下。但对于女生而言,非比寻常。有的大呼过瘾,因为她们从来没走过这种路。有的因为恐高,而觉得这是一场噩梦。幸运的是,我们安全地通过了这条石沟。
灰峪是军庄镇的一个小村,相传是由古代窑厂兴旺起来的。灰峪村因发育有典型的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剖面,以及奥陶纪和石炭纪的平行不整合面,而成为北京地质系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我们前往灰峪有两个目标,一是探访村北的仙人洞,这个洞位于奥陶纪马甲沟组的石灰岩地层里,据说里面有钟乳石。二是去灰峪采石场寻找古生物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的古植物化石。
进入灰峪,已经是下午4点。这时,妖风骤起,漫天尘土。原先的探寻仙人洞计划被迫放弃,部分队员开始撤退。最后,仍有11名队员坚持到了最后,他们大多采集到了自认为不错的古植物化石。化石之所以充满诱惑力,原因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敲打的那块石头里是否有亿万年前的化石在等你。
这就是从山口通往灰峪的碎石沟。沟里有两人,你能找到吗?
这就是让人魂牵梦绕的灰峪。
如果在这里呆久了,估计差不多会被尘土埋起来,一不小心就变成化石了。
可能是奥陶系的泥质灰岩,黑白相间的黑色条带是泥质沉积,白色条带是灰岩。供图/炸鱼
云中鸟发现了一个类似化石的东东,开始时挺兴奋的,后来得知这个就是著名的假化石,锰的氧化物溶液形成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大自然也爱开玩笑。
灰峪这个化石产地马上要被改造了,现在看到的和两年前的模样已经大变。要去灰峪看仙人洞和挖化石的,还是得抓紧哪。
此次化石采集,主要在石炭二叠系的砂页岩中进行。
云中鸟收获的石头,有些是化石,有些是铁质结核,有些就是石头。。
叼石头的小狗收获的石头。
原叶收获的石头,其上是羊齿类植物,其下是东方轮叶,她的人品真不错。
凤子收获的石头。
空错之前收获的羊齿类植物,这是他在灰峪找到的最好的一块。
七、年高的笔记
自然笔记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们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不忘做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我们欣赏下年高的沿途笔记,再回顾一下这次经历吧。
大觉寺旋子彩画、宝象花纹、斗拱和淌白墙。
大觉寺门窗花纹。
大觉寺银杏和大殿
大觉寺千年银杏。
大觉寺佛八宝彩画。
大觉寺绿琉璃瓦和无去来处匾。
大觉寺和尚塔。
大觉寺内木有开花的玉兰和鼠李抱柏。
西竺院残碑
西竺院残塔和孩儿拳。
空错在讲岩石。
周云端和尚塔及塔身砖雕。
下山的路,山桃烂漫。
山桃和山杏的区别。
正在开花的榆树。
高时明太监墓和地宫。
年高素描千年银杏真相图。供图/楚楚
延伸阅读:更多照片请猛击这里
八哥只找到三个,先往下看。。。
还是找东西乐趣大呢,我也只找到三只。
自然笔记有史以来的大作啊!这绝对是一次转折和飞跃!
两个人都找到了,看来还是人好找。超强贴,仰视中。
太赞啦!仰视中。
争取参加。
啊,八哥那个已经公布答案啦,我还说都找到有奖呢。
关于化石的魅力,我还是最喜欢小乌龟的描述:打开化石的一刹那,你知道你是亿万年来第一个看到它的人。
啊,八哥那个已经公布答案啦,我还说都找到有奖呢。
关于化石的魅力,我还是最喜欢小乌龟的描述:打开化石的一刹那,你知道你是亿万年来第一个与它相见的人。
从灰峪经过几次,但是不知道这个采集化石的地方在哪儿,有机会也想同游啊:)
天气热起来了,走山的还有一个月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