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又跟大家见面了。在上一节课里,我讲解了怎样拍出一张合格的植物鉴定照,而这一节课呢,我们就紧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一下植物的辨识。
假设今天是一个好天气,蓝天白云,阳光明媚,这样的天气不爬山简直是浪费嘛,所以我们一早就收拾好东西,往山脚下走去。现在的季节正是春夏之交的季节,春天的花海已经过去,夏天带着盛大的绿意降临了。我们走到一条小溪边,突然之间看见了不少藤蔓植物,开着白色和黄色的花,闻一闻,好香啊,可是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按照上一节课的提示,我们开始对该植物进行一番仔细的观察,首先呢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种藤蔓的植物,全身都有很多毛毛,叶子摸起来是纸质的,花是上下两片,有白色也有黄色。观察完之后,我们拿起相机,给它留下了很多鉴定照,然后心满意足地继续游玩去了。走了一天,爬到了山顶,晚上回到家,瘫倒在沙发里翻照片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早上拍的这些植物照片,啊,这个花真是奇特啊,这个究竟是什么植物呢?感觉好奇心又一次上来了!
洗了一个澡,出去吃了晚饭,打开电脑,又看见了这些照片,不行了,我一定要知道它的名字!但是现在毫无头绪怎么办?想起来了,好像上次加入过一个自然相关的微信群,里面有很多人在讨论植物的。要不发过去试一试?一秒,两秒,群里有一个高手回复了:忍冬,就是中药里面的金银花。什么?金银花?怎么听着这么耳熟的名字!赶紧百度一下,嗯,太像了,网上的图片简直一模一样啊!赶紧感谢一下给出答案的高手!嗯,回头看一下描述,忍冬又叫金银花藤,是一种中药!嗯嗯,下面是一大段奇怪的文字:“半常绿藤本;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这这这,这都是什么意思啊,怎么看上去跟天书一样?不管了,跳过这段继续看,嗯,有跟金银花有关的好几个传说啊,而且都很有意思,原来金银花还可以泡茶喝呢。高手就是高手,太厉害了,崇拜!睡前发个朋友圈:今天爬山,看到了传说中的金银花!美美地睡觉了。
好,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植物爱好者,那么,不管你对植物多么感兴趣,拍植物认植物多少年,水平也只能长久地在一个停留在一个层次,再不会有太大的长进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虽然知道了植物的名字,也知道它属于哪个科属,但是这些都是别人告诉你的,是现成的答案。而你不知道的太多了,你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这个属里面,它跟同一个属的植物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也就是说,你不明白个中原理,所以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顾我们之前的认花过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高手告诉我们名字之后,查询金银花资料的时候的那一段描述,这些描述,其实就是植物性状的描述,在这一段文字里,专家运用植物术语,讲解了忍冬这种植物的茎,叶,花的各种明显的特征。听过上节植物摄影课的同学应该知道,我们在拍摄植物鉴定照的时候,提到过植物各个部位的区别,分别拍了很多照片,而这些照片,其实就是为了查证植物志,对证植物描述而准备的。这些描述文字,其实就是打开植物世界大门的金钥匙。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走到植物辨识当中相当重要的一步,就是尝试读懂这些艰深的描述,然后对证老师给的名字到底对不对。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一本《植物学》的课本,从茎,叶,花的描述开始理解这些术语。这些术语的描述,我之前整理过一篇,发到了自己豆瓣的一篇文章里,大家可以收藏一下。
好,现在我们知道要理解术语和查植物志了,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在电脑里面先下载一套《中国植物志》的pdf版本。《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01科3408属31142种 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除了《中国植物志》之外,中国各省也出过分省植物志,辰山植物园的汪远老师曾经出过pdf的版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到这个帖子里面下载。
在我们这个例子里面,因为我们是在浙江地区拍摄的这种植物,所以我们下到了《浙江植物志》,经过帖子里面给出的检索方法,我们一步步查询,搜到忍冬的条目,好,这些似曾相识的文字又出现了。
这个时候,也灭有办法了,就自己对照着术语,进行理解吧!
好,上面是老师直接给出名字的流程,让我们回到当初,假设群里的老师没有告诉你这是忍冬,他根据自己长期的经验,告诉你这是一种属于忍冬科忍冬属的植物。那现在你应该怎么办呢?
步骤也是一样的,好,我们现在翻开《浙江植物志》,翻到忍冬科忍冬属的页面,看到了下面这样一个页面。
What?这又是什么东西?
这个图表呢,其实就是植物志的科属检索表。好,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学时代的植物知识。中学时候我们学过,植物界有一个分类等级系统,就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但是这是一种比较简略的表达,事实上,植物界一共有22个分类等级,我们就以忍冬为例,看一下植物界具体的等级排列。
植物分类系统
忍冬的分类位置
但是在日常的植物识别当中,我们不需要把所有22个分类等级全部记住,这22个等级里面,我们最常用到的三个等级,就是科、属、种,在植物鉴定当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科和属的特征。植物的每一个科属都有它的重要特征,比如说,唇形科的特征是茎四棱,叶对生,我们这里的这种植物所属的忍冬科的特征呢,就是叶对生,常无托叶,花两性,等等。这些科属特征是需要下功夫记忆的,因为这些特征是认识植物的基本功。
对于科属特征,分类学的前辈也总结了一些口诀,大家可以背一下,侧面巩固一下记忆。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学名。在植物学里面,我们需要一个公认的,一致的名称交流才能对植物的认识不至于发生混乱,这个名称就是该植物的学名。就以忍冬为例,在这个例子里,这种植物可以有很多个名称,比如忍冬,金银花,茶叶花 ,二宝花 ,二花秧,金钗股,金花,金藤花 ,金银花藤 ,金银藤 ,老翁须 ,两宝藤 ,鹭鸶花 ,鹭鸶藤 ,密桶草等等,这些名称里面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学名呢?
答案是:都不是。上面这里的这一堆名字里,除了“忍冬”是植物的中文名以外,其他的名字全都是忍冬的地方名。那么学名到底是什么呢?上面有一位朋友提到了拉丁名。很好,但是,拉丁名也不是植物的学名,怎么说呢?因为植物学里面,学名的概念定义是: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每种植物有且只有一个学名。拉丁名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名称,它和中文书写的名称一样,也有异名、别名、俗名和地方名,因此拉丁名也不等于学名。在我们这个例子里,忍冬的学名是Lonicera japonica Thunb.,这个名称里面,Lonicera是属名,japonica是种名,而Thunb是命名人的缩写,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说学名的时候,只说Lonicera japonica,命名人是可以省略的。一个物种的完整学名必须符合双名命名法,双名法是生物分类之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一书中创立的,不仅适合用在植物分类上,对于动物,昆虫,真菌,甚至云彩的分类上都是适用的。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按科属的特征来认植物,上面提到过的这个检索表就很好用了,我们可以沿着这个表格,一步步地往下走,运用总结法和排除法,一步步地往下查询,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用植物志查植物也有一点不足,就是不一定所有的植物都处于花期或者果期,在需要果鉴定的季节它偏偏正在开花。所以有一些植物你拍到了只能是暂时存疑的,比如在一些偏远山区拍到的植物。不过呢,我们认识自然不一定总是在野外,事实上,公园,植物园这些地方都是认识植物的好去处。如果你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某一种或几种植物进行追踪,认识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周期呈现出来的样子,这个就是植物的物候记录,进行物候记录,是了解一种甚至一个属的植物最好的方法。
另外一点,你自己查出植物名字也不一定正确,因为有一些植物志出版的年代比较久,比如《浙江植物志》就是1993年出版的,在这二十几年里,植物学界早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很多植物被证明是错误鉴定,而且有很多新发现的种类并不在植物志里面。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分享的重要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你可以把自己查询的植物,发表到博客,论坛,朋友圈,微信群里面,既方便大家的学习,在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当中,也可能有别人会指出错误,进行补充,大家都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学习。
中国植物志也出过网页版,更加方便大家的查询。它还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的版本,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也有一个公众号,它跟中国植物志是紧密联系的,下面简单讲解一下,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公众号应该怎么用。
中国植物图像库页面
中国植物图像库页面
你在公众号上面关注中国植物图像库,然后在对话框里输入忍冬,它会返回两个页面,上一层是ppbc图库已经有的图像,下一层页面会跳转到中国植物志的页面,非常好用。
上面说的都是拍下植物照片后进行查询的方法,不过呢,如果有条件,实地进行植物辨识是更加直观的认识植物的办法。实地认识植物,我们会碰到在没有人烟的深山里面徒步,没有网络信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面又应该怎么认植物呢?第一,你可以把网上下载到的分省植物志pdf放在手机里,随时查证。第二,我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软件:Mdict,这个软件其实就是把植物志软件化了,并且你下载了词典放在手机里面的话,里面是附带了物种的彩色图片的,在没有网络的地方也能很快查询到植物的名字,非常好用。下载及安装链接请点击这里。
关于这个词典,豆瓣上有两篇使用心得,可以参考一下,这里不赘述。
《现学现卖 之:离线植物物种检索工具》 by 宇宙真理猪大肠
《把植物志装进手机》 by haifenger
结合Mdict,植物志,图库,以及网络问询,反复地巩固记忆,就能自己上路,认识植物的水平了。
我们要知道,中国呢比较大,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的气候不一样,植被情况也大不同,所以基本不存在一个植物专家,能精确全中国所有的植物种类,即使有这样的专家,也不代表你能接触的到,因为大多数专家是没有时间上网帮人解答植物问题的。我们说网上某个人是大神,多数时候指的是他对某一个区域,比如浙江省的植物情况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一个人再怎么厉害,出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顶多只能熟悉几个地区的植物区系,而大多数分类专家也主要在研究某一个科,甚至某一个属的植物,碰到超出自己熟悉领域之外的植物,也只能提供一些科属的参考。
所以网络询问植物,除了拍准植物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对人。询问一种北京的植物,你在针对全国爱好者的群里询问,或者华东,华南地区的群里询问,得到正确解答的几率,当然是远远比不上在北京植物爱好者的群的。而且呢,问别人大多数时候是比不上自己查证的,而且太依赖别人,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不想自己动手查,只想在别人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对于长期的进步来看,其实是一种很大的障碍。
接下里我们讲一讲植物照片的归纳。当你拍的照片足够多了以后,整理照片就成为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归纳整理植物照片呢?我个人的经验是,在电脑里面以行走的日期和地点建立相册,比如说2015年5月12号去了赤岩坑村看植物,就建立一个相册,命名“2015.5.12 赤岩坑植物”,把在当地拍到的所有照片都放进去。如图。
相册的归类
然后,你在查到一种植物的名字之后,可以以“科属+中文名+学名”的方式来命名,便于同属的植物自动归类到一块儿。然后在所有相册之上建立一个总的大相册,下次查找植物就可以在系统的搜索框里搜索,便于查找。以时间建立相册,也方便以后进行查看,比较推荐。这是我沿用很久的植物照片归纳方式,如果各位达人有更好的整理方式,欢迎留言提出。
照片的命名方式
系统搜索
在你开始度过一无所知的状态,开始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的时候,就可以在上网帮人家解答植物的问题了。帮别人解答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查漏补缺,反复记忆巩固的过程。在论坛上帮人回答问题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内容可以沉淀,不像在群里发言很快就刷过去了,精品内容沉淀不下来。所以我其实更加推荐在论坛里发帖和学习,在专业的论坛里你也能找到很多前辈发的精品帖,对提高学习水平非常有帮助。在网上帮别人解答的时候呢,要保持谦虚,在定种的时候尽量保持谨慎,除非别人问的植物是在你熟悉的领域里出现过很多次,非常精确无误的植物,如果不是的话,在给出答案的时候,加上一个问号,或者给出一个大概的科属。学海无涯,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无穷无尽,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在自然面前,我们其实都只是一个个在路上的学生而已。
以上就是我从一个不懂植物学的人,一步步学习植物学的过程,跟绝大多数其他技能的学习一样,这是一条长期的,枯燥的,漫长的道路,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你一个人在慢慢探索,这其中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但是相信我,当你一点点熟悉植物的世界,跨入这个全新的天地之后,你得到的欣喜和快乐,也将远远超出你的汗水和付出。
时间不早了,接下来我附上一些网站链接,都是我学习植物经常去的,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 中国自然标本馆CFH:http://www.cfh.ac.cn/
- 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www.plantphoto.cn/
-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www.cvh.org.cn/
- 中国在线植物志:http://www.eflora.cn/
- ARKive:http://www.arkive.org/
- 大自然的笔记:http://site.douban.com/109921/
- 自然笔记:http://site.douban.com/ziranbiji/
- 自然笔记官网:http://www.365geo.com/
- 台湾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http://eol.taibif.tw/
- 昆虫图鉴:http://gaga.biodiv.tw/new23/cp021.htm
- 之江草木:http://www.zjflora.com/
- 踏花行:http://www.tahua.net/
- 普兰塔:http://www.planta.cn/forum/index.php
另外,之前也有同学问过我平时都在哪里分享游记和学习笔记等,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在豆瓣网更新的,我的豆瓣ID是:断肠人在刷牙,这个帐号用了八年了,积累下以前很多的照片和游记内容,有豆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另外最近我最近也申请了一个公众号:刷牙君博物手记。这个公众号目前还没有什么内容,但接下来会保持长期更新,我会在这里分享骑行路上的经历,植物,蝴蝶,鸟类的学习笔记,以前画过的自然笔记和博物画,还有一些博物学的随笔,等等,欢迎大家关注。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要结束了,祝大家博物快乐,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根据本人5月19日晚上8点在自然大学微信群的讲课音频整理而成,未经同意不允许转载,谢谢合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