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员/容容
茶聊时间:2018年5月5日(周六) 13:30-17:30
茶聊地点: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楼
参加会员:Aya 锕淼 爱上博物川儿 崔明伟 大头 风神 簋儿 哈奇兔 何通 花猫 花椰菜 黄腹琉璃 黄佳玉 空错 朗木 老余 铃兰草 孟祥溪 螃蟹 容容 若谷君 素素 唐演 天一 田姗姗 向日葵小余 小鸢 肖 笑笑在水南 行者郭友钊 彦平 英子 于博洋 纭七柒 张小鱼
一、 自然笔记介绍——空错
一进入北林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北林的大树,想到一本写北京古树的书——《树之声》,作者是阿南史代,一名美裔日籍学者,她从古树这一独特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了北京昨天和今天的故事。为什么这样一个题材我们中国人自己没有去写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缺少热爱;二是缺少行动。我们自然笔记宗旨也有两点,一是要热爱生活,二是要把这种热爱化为一些东西,做出实际成果。
因为今天到场的有许多新人,所以我先再简单介绍一下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具备以下一些特点:1)队伍人员多样广泛,指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动植物等方向;2)强调记录;3)重视实践行动;4)提倡互助,如每人担当一点活动的角色。
这次活动到场的还有北林的山诺会(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他们的宗旨是“自然是永远的向导”,还有北林的百奥生物协会,也是在关注植物、动物等自然万物,和我们自然笔记在一些方面是很契合的,希望之后也能有更多合作。
下面介绍这次茶聊的分享嘉宾——纭七柒,七柒加入自然笔记的时间不长,刚接触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很高冷的姑娘,后来交流逐渐增多,也更加了解她在做的事情,才发现她是一个内心热情、执行力很强的人。那这次讲座很开心请到七柒来分享她做的事情。
二、 新人介绍
1. 康静,《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
我在工作中结识了真菌(包括大家最熟悉的蘑菇但不止有蘑菇),此后又接触了该领域的很多专家、摄影师等,对此很有兴趣,也希望之后做这方面的分享,尤其是公众对虫草的误解和神话很多,希望有机会做虫草相关分享和科普。
2. 张小鱼,博物类书籍编辑
一名博物爱好者。刚工作的时候曾远离过博物一段时间,很幸运现在又回归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3. 英子,初中生物老师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我一直想带给学生有趣的课堂,之前的初中生物因为不涉及中考,课堂中可以加入更多好玩的事情,比如做果酒、外出认知植物等,但如今生物加入中考后课业压力增大,仍然想把更多有趣的东西、更多实践活动带进生物课堂,希望从自然笔记获得更多的想法,再把收获带给学生们。
4. 唐演,中国地质大学研一学生
我的爱好主要是两点,一是地质地貌、岩石矿物,喜欢野外考察,这一方面也属于自己的专业内容;二是植物,最早接触是从实用的角度开始认知,想知道野外哪些植物有毒,哪些能吃等等,后来逐渐产生兴趣、产生热爱。植物认知过程中要感谢七柒的《北林校园植物导览手册》,正是从这本书开始,我一个一个认遍了北林的植物,后来又慢慢认遍了地大的校园植物,觉得这本书对于新手来说是最实用的手册。我也有关注科普,做过的一些科普工作有:中国地质博物馆讲解,地质大学博物馆讲解。
三、 漫步北林秘密花园——纭七柒
1、个人介绍
我是纭七柒,《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的作者,在北京林业大学读的园林专业2004级,毕业后去做了几年园林设计师,曾参与设计中国园林博物馆,2012年后辞职创业,创立 “云七书坊”,是两个人的工作室。我们是北漂“月满族”,“月满族”是自创的一个词,就是和“月光族”对应的一个概念,花多少钱就赚多少钱。
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文创设计和制作、书籍写作、自媒体写作、科普教育、活动策划、中介。这个中介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会找我做一些事情,但我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又没有办法接下来,那就会介绍给其他朋友,做一个中介的角色。
从2011年起,我们做了这些事情:各种明信片,2014和2015年的北京林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北京林业大学招生VI(视觉识别系统),还有这本书——《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
2、编撰过程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缘起:
北林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的制作,源起于2012年初回校园拍照时听到几个学生争论某棵树到底是什么树,于是萌生了制作导览手册的念头,觉得要是有这样一个手册,能够定位到校园里的每棵树是什么就好了。它既是一本专业指导书,供北林植物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又是一本给北林非植物相关专业学生和大众的科普读物;同时作为校园纪念品,在校生和校友可以买来作为纪念;学校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它进行校园植物管理;最后希望它做成一个平台,预留接口给动物、建筑、生活服务等,将来可以涵盖更多的内容。因此可以看到这本手册具备的这些功能是希望它适用于更多的人群的。
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植物?从不同专业来看,比如林业需要林木种植、林木培育;风景园林需要园林种植设计、园林植物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需要用植物保持水土等等;而非植物专业学生和大众则需要通过认识植物来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然后介绍一下编撰过程:
第一步:拍摄植物照片(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可以看到这几年都在拍照片,从始至终都在做,因为每种植物的花期、果期就那么短,必须在特定时期拍摄,否则就要再等一年,因此每年都有一些植物需要补拍。
第二步:首次实地测绘(2012年7 – 8月)
第三步:绘制CAD植物现状图(2013年3月)
第四步:存疑植物鉴定(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存疑植物的鉴定是耗时最久的一项工作,需要咨询很多老师和同学,鉴定了几年,仍有许多存疑,只能在书中注明。
第五步:植物名录统计(2013年6月)
第六步:图文混排(2013年8月)
第七步:排版初步修改和完善(2014年9月 – 2015年1月)
第八步:实地复查(2014年11月)
第九步:初步校订(2015年1 – 2月)
第十步:填制彩色平面图(2015年4月)
第十一步:排版修改和完善(2015年5 – 6月)
第十二步:再次实地复查(2015年7 – 9月)
第十三步:最终修订(2015年9月 – 2016年1月)
可以从这几张图的变化看出整个编纂的过程:
2012年7-8月,实地测绘后的手绘稿
2013年3月,用CAD绘制的第一版种植现状图
2013年4月,重新分框,进行存疑植物鉴定时的小样
2013年8月,图文混排之后的小样
2015年3月,填完彩色平面图后的初稿
我认为这本手册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综合型原创模式,种植施工图+彩色平面图+分页地图+步行路线导览图+植物认知等。一是借鉴了种植施工图,就是园林设计施工时画的图,能够定位到每棵树的位置;二是彩色平面图,不同树种用不同颜色表示,方便区分(因为种植施工图是一种黑白线稿图纸,加上彩色后方便识别);三是分页地图,比如索引图放在封二,因为封二是最容易翻到的地方,比如每张图上下左右会加上小箭头和分页接图页码;四是步行路线导览图,可以导览小区域的步行路线;此外还结合了植物认知、摄影、测绘、校园文化推介、校园服务设施标注等。
下面展示一下这本手册的主要版面:
封面用了生物楼前的七叶树,是因为自己喜欢7这个数字并且生物楼是北林在此处建校的第一栋教学楼。封底用了梁希的话,因为他和北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梁希(1883-1958)是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晚年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梁希写下的诗文中有许多佳句,如“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林师生。
封二是植物分区索引图,可以索引到每一个小区域的详图页码。
编者信息和自序页
目录&P1(北林简史):在编手册的过程中读了很多校史,也意识到北林对于校史的宣传不够,之前念书的时候几乎没有了解过,现在觉得校史中有很多好故事,值得被人了解,于是本书也加入了北林简史。
P2(植物游览路线图)& P3(手册使用说明)
P4-82(植物导览详图&植物图片):将植物图片直接插入导览详图旁边的空白处,是为了节省页面,因为如果将图片单列,会增加书的页数和重量,就不方便携带了。
P83(花期表&秋色叶期表)
P84-106(校园植物名录,含消失植物):在此列出了几十种校园内消失的植物,是希望大家铭记它们,也希望可以重新移栽它们。
P106(存疑详情)& P107(跋):仍有存疑的植物,欢迎大家继续探讨和鉴定。
这本书的摄影、测绘、制图、编写、排版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在编写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了帮助,尤其是多位北林老教师和汪远。书出版后,多位老师和校友都提到,这项工作他们也曾想做过,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做出来,我第一次做出了这样的手册。
关于植物导览手册的详细制作过程,可以阅读
怎样做植物导览手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编著过程详解
最后复盘一下编撰过程,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Q:最困难的情况是什么?
A:最后的修改和校订,比如存疑种一改,图纸需要反复修改。另外做这件事没有资金支持,完全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想过是不是寻求资金支持,但那样的话可能就会有时间要求,短时间内则难以保证质量,另外也希望自己拥有完整版权。
Q:印数有多少?
A:一万多。
3、北林校园植物发展史的介绍
1)大觉寺时期
1952年筹建的北京林学院选定西山大觉寺为临时校址。大觉寺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是北京地区年岁最长的银杏。由此,北京林业大学和银杏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内还有古玉兰和古泉水,曾为金章宗八大水院之清水院。
2)肖庄建校时期
1954年,北京林学院肖聚庄(现称肖庄)新校址的选定是根据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建设文教区的规划。本校征得约1000亩土地建设校园,专业楼、学生宿舍楼、食堂、教工宿舍等相继竣工,于1954年11月基本建成,12月由大觉寺迁入肖庄新址。其中专业楼(今生物楼)为本校第一幢教学楼。与此同时,征购了苗圃地300亩,气象站也在苗圃附近开始建立。
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调整并入本校并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后,学校领导认为有必要为该专业开展教学科研建立植物园。植物园规划约207亩,位于校园偏北部分,同时在植物园低洼地建人工湖,设小岛、木桥、岩溪等。到1958年,植物园内种植各种木本、草本植物约600种。遗憾的是美丽的校园却屡遭劫难,1969年学校南迁,植物园逐渐荒芜。1979年全园被夷为平地,建成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南门内英桐为50年代所种。北林小南门内的银杏、行政楼北的洋白蜡、学2-学3的美桐、林业楼南的英桐和美桐、生物楼南的蜡梅和冻绿,均为50-60年代所种。
3)南迁时期
1969年,北京林学院被迫迁往云南,分散在滇南、滇东、滇西、滇北几十个林场,后向丽江大研镇集中,又辗转大理下关,最终于1973年3月迁至昆明市安宁县楸木园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战备所址办学。楸木园地处一高山坳,是个小坝子,相传其地原为邱、穆、阎三姓的三家村,谐音楸木园,实无楸木。在楸木园的7年间,师生员工为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而奔走,修建房屋和运动场,让校园有所改观。
4)返京复校建设时期
1979年返京复校后,百废待兴,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进行复校与发展振兴,先后收回了校舍、西山教学实验林场、苗圃及体育运动场等,新建大量临时板房,充实教职工队伍,添置设备仪器,整治实习场圃,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但被占的260亩植物园至今尚未收回。校园内现存植物大多数为1979-1999年间种植。
5)新世纪新时期
如今400多种植物分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也让北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植物园。走进北林,你会发现绿色之美、科技之趣、人文之韵。这所中国最高绿色学府,经过六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与探索,将继续书写“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传奇。
近几年每年都有一些新增树种。
北林现存乔木约4000株,灌木约3000株,地被状灌木另计。挂牌古树名木8株,为油松、白皮松、圆柏。木本植物按种分约203种,按品种分大约300种,草本植物另计。梅花、桃花、牡丹、月季、玉兰、丁香、海棠、锦带、木槿、杨树、松柏类植物品种较多。北林的植物郁闭度可能是北京高校中最高的之一,夏天从宿舍走到教学楼可以一路不用打伞。
下面看一下四季校园美景的图,以及我自己写的关于四季的小诗。
春——北林,没有波澜壮阔,只有一缕清幽,映照天空;
夏——北林,没有青山绿水,只有一抹浓荫,葱罨蹊径;
秋——北林,没有风起云涌,只有一片金黄,尽染云端;
冬——北林,没有亭台楼榭,只有一枝残雪,迎风飞舞。
4、一些有趣的地方
1)主楼草坪:有许多珍稀植物,植被非常密,为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复层种植状态,穿行其中有一些身在野外的感觉。
有一些不常见的植物,如杜松、铺地柏、扁担杆、金雀儿、五加、蚂蚱腿子、大花溲疏、山梅花、金叶风箱果、荆条、爬行卫矛、香茶藨子、菱叶绣线菊、三桠绣球、华东椴、皂荚、美国肥皂荚、金叶连翘等。
2)生物楼前:最老的生物楼&最密集的珍稀植物
如巨柏、珙桐(已经死亡)、粗榧、冻绿、棣棠、水曲柳、黄檗、枸橘、木香、胶东卫矛、南蛇藤、雪柳、小蜡等。
Q:是否能看出种植时的一些想法和设计?设计思路是什么样的?
A:每个地方的植物都不是同一时期栽种的,所以谈不上整体设计,但最初的设计能看出一些好想法,如50年代种植的行道树很高大,支撑起很多园林空间,因此如今图画出来都还比较美观。
3)树洞花园
由蔡凌豪老师设计,比较受好评的一处校园新景观。有十几棵洋白蜡,秋季落叶时最美。有3个转亭,各不相同。
4)溪山行旅下沉庭院
也是蔡凌豪老师设计的。水池边悬挂蚀刻于钢板之上的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流水台阶上刻着美国女诗人Mary Oliver的“Sleeping in the forest”,构成对庭院主题“溪山行旅”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图文释义。还有几个会根据空气质量变色的植物图,是个很有创意的设计。
5)原北林苗圃
原北林苗圃遗存树木可能为三倍体毛白杨和四倍体刺槐。还有一株银白杨,据说是从摩洛哥引种至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引种而来。不过这些植物如今都已不存了。
6)闪电广场
闪电形的小广场位于北林学7号楼和学10号楼中间,由周曦老师设计。2011年11月11日由几位艺设男生发起,将银杏道上的落叶洒在这条闪电形的路上,在这个世纪光棍节,一条金色闪电横空出世,给了全校女生一个大大的惊喜。
7)流书播惠亭周围花园
这里曾经有清代的一座格格墓,所以现存有8株古树名木,为圆柏、油松、白皮松。
8)烂漫的野花草地,眷1-眷2号楼间绿地(西家属区)
每年4月底-5月初,这里开满二月兰、蒲公英等野花,就像在郊野公园一样。
9)宜人的眷12号楼(西家属区)
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栋居住楼,每家的小院子看起来都很漂亮。
10)犄角旮旯的地方
北林有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因为做这本书,走遍了北林的每一个犄角旮旯。比如眷7号楼西北,藏着北枳椇(2015植株死亡)、银白杨;科2号楼-科3号楼,藏着素心蜡梅、皂荚幼苗。
最后展示一些北林植物,是北京不太常见的植物:如金链花、黄金树、猬实、小花溲疏、花木蓝、曲枝山桃、车梁木、花椒、茶条槭、白花贴梗海棠、阿穆尔小檗、木贼麻黄、树锦鸡儿、香荚蒾、鹅耳枥、胡颓子等。
5、一些有故事的树
1)小南门内的银杏道
1954年北林迁至肖庄现址,在小南门内种下了这两行银杏树。银杏树苗为1937年在鹫峰播种,至今树龄81年。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这67棵银杏见证了北林60多年来的变迁。每到深秋时节,金叶灿烂,尽染云端,成为北林标志性景观。
为什么小南门内会种银杏?猜测一是大觉寺的渊源,猜测二是银杏生长缓慢,寿命长,木质坚硬,爷爷栽树,孙子才能乘凉,是“公孙树”,虽不能及时获得绿荫,但是从长远来看更有传承的意味。因银杏树生长缓慢,50-60年代曾在每两株银杏树之间种植了一棵毛白杨(速生树种),1979年返京复校后将毛白杨伐除。
2)银杏奶奶和巴旦杏
本书自序中所写故事:一位老师从新疆带回几颗种子,银杏奶奶80年代播种,长成一棵漂亮的巴旦杏。1999年修建眷11号楼,这棵树在一夜之间被人挖走。2013年,奶奶意外找到了当初留存的3颗种子,热泪盈眶地跑着跳着。2015年,感谢一位校友托新疆朋友在塔城巴尔鲁克山野外采集到野生巴旦杏的种子。为每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
3)梅花院士和‘美人’梅
陈俊愉先生为著名的“梅花院士”,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梅花研究。2012年陈先生逝世后,其家中窗外最爱的一株‘美人’梅被移栽至生物楼南,以示纪念,梅香永存。
4)连理枝
原一食堂西有一株连理枝,榆树和旱柳合体生长。2013年需拆除一食堂修建新的食堂和宿舍楼,此树被移栽至学7号楼-学10号楼间。
5)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雕塑为什么只有马没有龙?因为周围有龙爪槐和龙柏啊。
6)2012年的风雪 & 馒头柳
2012年11月4日夜间,北京迎来一场罕见的风雪。由于树木还未到落叶期,所以在风雪交加的夜里,校内有几十株树木倒伏,掉落的树枝树叶更是满地都是。借此,学校决定给很多树木进行修枝,其中包括操场的馒头柳。
7)等待被探索的植物故事
6、感触
最后分享一些自己的感触。书中的最后的跋题为《岁月不息,山川不移》,最前面的序题为《为每一颗种子而热泪盈眶》,为什么写这句话?这是句一语双关的话:这里的种子既可以指植物的种子,也可以指内心的一些小想法、小愿望,如果你不努力,它就只是一颗种子,而如果你努力,它就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小愿望也就有梦想成真的可能性。
由此我也思考一个人如何从小事做大事?从拍照到测绘,从画图到排版,我一个人完成《北林校园植物导览手册》,很辛苦,期间也做得很抓狂,但是完成后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好几个大学的学生都开始制作他们学校的植物导览手册。2014年我设计了独一无二的录取通知书,并且在家连续贴了21天树叶纸,但之后录取通知书成为了一个闪亮的宣传品。
我也思考两个人如何碰撞出火花?我与他人合作做了“世界语情书”明信片和园林创想课堂的课程设计。
我认为一定要打好一个足够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机遇到来时一飞冲天。我有作品、有口碑、有人脉;但缺资金、缺宣传、缺机遇,尤其是去年年底感觉创业遇到瓶颈,也在寻求一些改变。最早做设计的时候觉得卖设计太廉价,又没话语权;后来创业转向自己做产品,但中间确实困难重重,比如北京的房租高昂,产品批量生产出来需要库房,库存压力过大等等;于是最近的想法还是回归虚拟产品,如写文章、做教育、做活动,包括如今积极地走出来社交,也是自己做出的改变。
现阶段计划做的项目有三个:一是“城市旅行导览”,介于攻略、游记、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建筑园林科普之间的新型旅行导览,导览地图上既有重点信息又有比例尺,将传统地图和手绘地图相结合,倡导城市深度旅行,进而宣传和保护古迹与有趣的地方。二是“醉美青年旅舍”,想要介绍国内知名的青年旅舍以及青旅的历史文化,目前还没有关于国内青旅的书籍,希望填补这一空白,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倡导年轻人自助旅行,倡导低成本设计。三是比较简单随意的公众号系列文章,叫“人间十二月天”,从植物与物候变化为切入点,希望大家可以体会时节的意义。这几个系列前期写“云七书坊”公众号文章(微信号y7sf77),后期计划出版书籍。
最后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何为有用的事情?
- 了解天文有用吗?
- 了解世界历史有用吗?
- 了解遥远国度的生活有用吗?
- 了解心理学有用吗?
- 了解自然万物有用吗?
- 了解时政新闻有用吗?
- 了解八卦有用吗?
- 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到底什么是不变的?
- 中国年轻人的试错成本有多高?
- 怎样才能做到“健康、专注、从容”?这三个词是最近了解到的,也是觉得很向往的一个状态,在向这个目标努力。
我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对什么都有兴趣,但是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呢?可能是好的,有意义的,但不得不承认它们对于我们谋生不一定实用。在中国,年轻创业者的试错成本太高了。而在这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思考到底什么是不变的,是创业者的功课。我自己也在探索创业模式中,也希望坚持独立研究者的道路,希望得到资金、宣传、媒体的支持。不怕微小,但求开拓与创造。
四、总结及提问
Q:这种书的保质期比较短,学校的拆建会对校园植物改变很多,原生种流动性特别强,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A:目前没有办法解决,很多人也问我什么时候做修订版,但这个工作量巨大,实际困难很多,可能短期内不会修订,还得再等等。
其他人补充说,之前云中鸟提过采用活页的形式来制作,更适合修订,也许之后可以考虑。
茶聊合影
室内茶聊结束后,七柒带着大家漫步北林校园,观察北林的代表植物。游览路线及观察的植物如下:
【生物楼南】玉兰、望春玉兰、二乔玉兰,雪柳,巨柏,重瓣白木香,七叶树,美人梅
重瓣白木香(供图/花椰菜)
七叶树(供图/郎木)
七叶树(供图/郭友钊)
【主楼西】红花刺槐
【梁希像】
【林业楼-生物楼】美桐,粗榧,黄檗,棣棠、重瓣棣棠
黄檗(供图/花椰菜)
【银杏道】
【学2号楼-学3号楼】
【美桐道】猬实,锦带花,黄栌
黄栌(供图/螃蟹)
【学4号楼-学5号楼】 杜梨,‘白玉棠’蔷薇,杭子梢
【学7号楼-学10号楼 闪电广场】杂种鹅掌楸,红枫
【学5号楼西】丝绵木(明开夜合),栓皮栎,红花刺槐,鹅耳枥,葛萝槭
【学5号楼-学6号楼】乔松,金银木,欧洲琼花,‘红王子’锦带花,‘粉公主’锦带花
【学1号楼-学2号楼 树洞花园】 现代月季,欧洲雪球,洋白蜡
欧洲雪球(供图/郎木)
【银杏道】
【林业楼南】爬行卫矛
【主楼草坪西】金叶风箱果,金雀儿(红花锦鸡儿)
金叶风箱果(供图/花椰菜)
【正门西】 美国凌霄,畸叶槐,矮紫杉,黄金树
【主楼草坪南】金叶连翘,现代月季
【正门东】 欧洲七叶树
欧洲七叶树(供图/郎木)
【森工楼南 学子情】金链花(毒豆),毛梾木(车梁木),真梅、杏梅、樱李梅,美桐、英桐,龙桑
金链花(毒豆)(供图/郭友钊)
毛梾木(车梁木)(供图/郭友钊)
悬铃木大道(供图/郎木)
秋冬时节的英桐(左)与美桐(右)(供图/纭七柒)
【主楼草坪东】 美国肥皂荚,皂荚,五加
美国肥皂荚(供图/纭七柒)
五加(供图/花椰菜)
五加(供图/螃蟹)
【主楼草坪北】太平花,猬实
猬实(供图/螃蟹)
【主楼-东配楼】华东椴,鸡麻,楸树,小叶丁香,华山松,美国肥皂荚
华东椴(供图/郭友钊)
【东配楼东 龙马精神】龙爪槐,龙柏
【理化楼-森工楼】木贼麻黄,爬山虎,五叶地锦(美国地锦),七叶树
【学研中心 溪山行旅下沉庭园】
【学研中心西北】水栒子
【二教西南】蒙古栎
【实验楼-理化楼】白蜡树,大叶白蜡,流苏树,蔷薇
【流书播惠亭周边】 圆柏、油松、白皮松古树名木,小花溲疏
小花溲疏(供图/花椰菜)
【博物馆南】‘染井吉野’樱花
【博物馆西】麦李,绣线菊等各种新种植物
【行政楼南】特殊品种的文冠果,玫瑰,稠李,花楸树,臭椿
玫瑰(供图/螃蟹)
【行政楼西】杂种鹅掌楸,鹅掌楸,美国鹅掌楸
杂种鹅掌楸(供图/郎木)
鹅掌楸(供图/花椰菜)
美国鹅掌楸(供图/纭七柒)
【洋白蜡道】
【国槐道】
【操场】馒头柳
【眷1号楼-眷2号楼】二月兰,槲栎,构树
二月兰野花草坪(供图/螃蟹)
二月兰野花草坪(供图/纭七柒)
【眷12号楼南】树状月季,玫瑰,金银花,宁夏枸杞,山荞麦
树状月季(供图/花椰菜)
现代月季(供图/螃蟹)
【眷12东】绒毛绣线菊,黄金树
绒毛绣线菊(供图/螃蟹)
【科3号楼南 犄角旮旯】多花蔷薇
【科3号楼西南】素心蜡梅
【科3号楼北】花椒
【眷7号楼南】无花果,杏
【眷7号楼-眷8号楼】银白杨
【眷8号楼-眷10号楼】毛梾木(车梁木),曲枝山桃、白花曲枝山桃,黄刺玫,报春刺玫,山刺玫(刺玫蔷薇)
七柒茶聊后带领大家漫步北林校园(供图/于博洋)
北林校园猬实前的合影(供图/于博洋)
演员表 37人
主讲&领队:纭七柒
地主:向日葵
组织:哈奇兔
主持:空错
摄影:于博洋
书记员:容容
编辑:螃蟹
新人:康静,张小鱼,英子,唐演
自然交换:黄腹琉璃,田姗姗,崔明伟,行者郭友钊,风神,容容,花椰菜,笑笑在水南,向日葵,大头,铃兰草,唐演,若谷君,锕淼,素素,何通,彦平
聚餐:纭七柒,素素,何通,笑笑在水南,花椰菜,螃蟹,黄腹琉璃,向日葵,空错,崔明伟,小鸢,爱上博物,Aya,小鸢,天一,哈奇兔
其他:黄佳玉,簋儿,川儿,小余,老余,肖,朗木
【本文编校过程】
2018-05-07 容容整理初稿;
2018-05-11 容容修改稿件;
2018-05-28 纭七柒修改、完善、配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