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阅读(华东区)第3期:《时蔬小话》

2014年8月16日(周六)上午9:00-11:30,自然笔记华东分会的第三期读书会在上海植物园的1号温室前草坪举行,读书会总共两项内容:正儿八经地讨论阿蒙的新作《时蔬小话》,以及正儿八经地围观正儿八经卖萌的阿蒙。

【“我也只见过2D版的阿蒙!” 】

这次活动除了远道而来的阿蒙和老余、组织者沙夜外,慕名前来的自然笔记众有13人,分别是雪莱、鱼鱼(活动组织者之二)、拾翠、平妈、小鲲妈、小鲲(自然笔记二代目!)、psyche(从南京远道而来的萌妹子)、赛拜努(植物达人)、觉、个儿、蒲公英、周蕾和外挂。

活动全体人员 by 沙夜
活动全体人员 by 沙夜

9点开始的活动,心肝乱颤的我在8点半就进植物园参观了,没想到还有来得更早的——周蕾和外挂带我先领略了1号温室内热带植物的风采。我们仨吃货对着番木瓜、莲雾、柚子等一堆水果乱拍,甚至连蛋黄果、红鸡蛋花这类名字抓人的也不放过。

拍了半天,眼看阿蒙快到了,我们边聊边静候偶像的到来。大家早就耳闻阿蒙的种种轶事,纷纷表示,一定会第一时间认出3D版的阿蒙!

【老余:这书前半部分很难读啊】

阿蒙等到齐之后,读书会正式开始。阿蒙开门见山地说:我很喜欢这种随便的交流方式,大家有什么问题、看书有什么感觉,都可以讲。

于是不一会儿,阿蒙的搭档老余放出冷箭: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前半部分,对没有多少植物知识储备的初学者有难度啊!

基情满满的沙夜、阿蒙与老余三人组 by 赛拜努
基情满满的沙夜、阿蒙与老余三人组 by 赛拜努

编辑老余说,最早阿蒙的文字让自己眼前一亮,就是看到关于萝卜的段落——很有生活气息,又有知识性。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时蔬小话》这书不是有计划地写出来,而是在老余催稿下,挤牙膏一样一篇篇“挤”出来的。

也的确,自然小品写得深入浅出、还引人入胜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看本文看不下去的读者们,请理解作者水平有限。。。)。阿蒙后来还羞射地透露,他的文章,曾有学生拿来当范文读。他说,写自然小品写得好也没什么诀窍,就是多读多写吧。关键的,还是要有感情在里面,要有爱!

说到这里,其实《时蔬小话》还暗藏一条主线,按照阿蒙的说法,这是他回忆自己北方生活的“情怀”读物。

在场不少北方人,说到这话题纷纷来了劲头。原谅书记词穷语拙,立马跟不上全场头脑风暴似的思路:从阿蒙家储物间下面2米深的地窖,到北方家家户户的大地窖;从地窖里储藏的大白菜、土豆、胡萝卜,到东北的老咸菜,再到南方的红薯;甚至聊到西葫芦是怎么从印第安人爱吃的种子,成了国人腌制的菜干(西葫芦的培育历程,在《时蔬小话》第205页“疆场有瓜”详细介绍过)。另外,大家也纷纷感受到南北饮食、植物差异之大。阿蒙说,他大学时第一次坐飞机过秦岭向南,看到了密密匝匝的竹林,这么一种柔韧性很强的植物,在北方很少见到,让人惊叹。

【阿蒙教你记植物】

最能体现北方特色的时蔬,莫过于“百菜之王”大白菜了。于是乎,阿蒙用整整一章的内容介绍这类植物,被老余调侃为“系统性”强到没朋友。阿蒙反驳说,大白菜就像个渔网,一提出水,就能拉出一溜儿周边产品来。比如提到大白菜不能不想到他的野生亲戚小白菜、油菜,另一路又想到了芜菁、萝卜,由此散发开去,根本停不下来啊!(详见下表,或《时蔬小话》第2-65页)。

白菜家族关系图 by 阿蒙
白菜家族关系图 by 阿蒙

这么纷繁复杂的时蔬,怎么把他们一溜儿网起来呢?阿蒙接着传授了他的秘笈。

他说,关键是抓特征!比如看花瓣数,四片、五片倍数的是双子叶植物,三片倍数的是单子叶植物。双子叶里再分,最常见的是圆形、五瓣的;再发展下去,花瓣合拢成一个圆筒状,最典型的就是铃兰;再发展,筒状分上下两部分的,有鼠尾草;再进一步合拢聚起,就成了花样繁多的菊科植物啦。而单子叶里,也有三片花瓣的慈姑,六片花瓣的凤眼莲、百合花等等。

总而言之,植物千差万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关键是厘清里面发展进化的脉络。植物的性状本身有原始与进化之分(但本身没啥优劣),而有些植物品种很适应现在的环境,门类齐全(比如菊花)。难的是这些门类齐全的植物子孙满堂,充满了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过渡类型,很难定种。例如蒲公英,有的给定了上千个种,有的只定了一两个种。

阿蒙快刀斩乱麻的表示:干脆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定到属这一级就可以了嘛!而有些植物八代单传(比如银杏、莲花),不代表他们失败到没朋友,只是环境变迁,兄弟姐妹都死绝了,他们没法儿交叉繁殖,千百年来变异程度不高,就成了活化石(比如神奇的银杏,被发现时,只在浙江等个别山区里有几株存活。但他们生命力拔群,广岛原子弹爆炸碾压完所有生物后,竟然1公里内一棵银杏重新生长起来了!)

当然,阿蒙还零零碎碎介绍了其他植物的辨认方法。比如区分连翘和金钟花,前者有三片小叶,后者只有一片,当然更粗暴率真的办法是掐断枯枝看,有空心的,绝对是连翘没跑了。又比如杜鹃花,现在还有没发现的品种。就已发现的来看,最常见的映山红颜色火红,呈碟状且花蕊不超过10个;其次高山杜鹃,有球状的花蕊和筒状的花瓣;而马缨花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再比如石蒜(彼岸花),最典型的红花石蒜又红又小,而中国石蒜则有黄色等色彩,此外还有长筒石蒜、换锦花等等品种。凡此种种,不赘述了(其实是书记员没记下来)。

【阿蒙与你话养生】

(忽略这题目吧,本次活动话题太散,太难总结了)

白菜家族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成员,当仁不让是我们饭桌上的主角,但他们并非“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餐桌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古时候,中国还有过“炊稻烹秋葵”的时期。虽然同属锦葵科,但此秋葵非彼秋葵,古代的“葵”又称葵菜、冬苋(han)菜,这类菜到了明朝后期,被花样烹饪小王子大白菜抢尽了风头,以至于李时珍把葵打入“草目”,视为没人搭理的时蔬(《时蔬小话》第324页),与现在风头正劲、原产非洲的秋葵不可同日而语。

但这些锦葵科的葵类,都富含粘滑的粘液,于是秋葵等植物被赋予各项保健减肥奇效。阿蒙表示,说秋葵“促消化、保肠胃”,无非就是因为它的粘液,吃了有饱腹感,自然有利于饮食适量;又比如说西瓜“利尿”,西瓜本就含水多,自然利尿了!

而提到爱吃什么、吃什么健康的话题,其实,这都是生物本能作祟。人类天生喜欢吃甜味(因为糖分能最快补充能量嘛)、鲜美(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嘛)的东西,而对辛味、苦味的东西避之不及。阿蒙说,别看你不吃,虫子对这些苦味辣味食品躲得更快!辣椒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辣椒种子容易被哺乳动物长长的肠道消化,所以进化出辣味,让肠道短而没辣感的鸟儿尊享其中。不料人类很享受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从而培育出朝天椒和辣椒两类时蔬之下花样繁多的品种(《时蔬小话》第108页)。

【时蔬那些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

太多太杂了,简单记几个好玩的吧。

1、五颜六色的土豆:土豆原产美洲高原,原生的美洲土豆本来有肉紫色等各种颜色(因为肉紫色又埋地下,一度被欧洲人视为有病的内脏),还有圆形、长条等各类形态。其中,肉紫色的土豆在爱尔兰土豆大饥荒时期,还成了改良病疫土豆的关键品种呢(《时蔬小话》第127页)。

2、可以吃的花朵:比如美味的洋槐花,还有荷花的味道也不错。

3、会捕虫的土豆和番茄:这只是新近的一种理论,认为土豆、番茄茎秆部分都有粘性不小的软毛,黏住昆虫活生生饿死他们后,昆虫尸体化入土中,正好成了它们的肥料。

4、“专情”的兰花:只有相对特定的积累共生菌为其传粉,人类利用这点,人工培植兰花。所以现在花鸟市场上新开发的兰花品种,都是组培的,只是因为花期长短而价格不同而已(比如花期短的便宜蝴蝶兰,花期甚至有十几年而昂贵的石斛兰等等)。

【常见的植物其实很脆弱】

讲完了这么多有趣的话题,茶聊却终结在了一个沉痛的问题上:摘花毁绿行为。阿蒙说,他对这类行为反对很激烈,是他知道,一棵植物从落种到开花(尤其是生长期蛮长的多年生植物)是多不容易,而一旦毁灭后,它们有多难复原、甚至从此完全消亡。

比如勺兰,曾经是英国的常见植物,家家户户采摘后一度销声匿迹,最终在某农场树下发现了绝无仅有的一株,人们百般呵护才让这一品种起死回生;又比如丽豆,这是种又不能吃又不好看的植物,低调成这样,也难逃人类毒手。因为它能适应的环境范围很小,外加植物皮可以撕下当柴烧,羊也很喜欢啃这层皮,所以成片地消失,已然成了珍稀植物。

阿蒙说,或许有些植物已经不可避免要变少、要消亡了,但起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过程慢一点吧!

聊天之后,大家一起漫步植物园,辨认了数不胜数的植物,详列如下:刺梨、柊树、十大功劳、山麻杆(秋天会变黄、大戟科)、喷雪花、翠芦莉、八宝景天、茶梅(和山茶科的梅花花期很近,故名)、金叶苔草、枫杨树、朱槿花、玫瑰石蒜、黄花长筒石蒜、红穗铁苋(有毒、大戟科)、红雪果、马利筋、高砂芙蓉、红花鼠尾草、绣线菊、花叶香桃木、老鼠拉冬瓜、换锦花、紫茉莉(又名地雷花,剥出来的籽形同地雷)、西洋接骨木、乌蔹莓、绞股蓝(乌蔹莓和绞股蓝的区别在于,前者左右各2片叶片连在一起,后者5片叶片各自分开呈掌状)、卫矛、猫乳、绣球花、冷水花。

花叶香桃木 by 拾翠
花叶香桃木 by 拾翠
西洋接骨木by 拾翠
西洋接骨木by 拾翠
换锦花 by 拾翠
换锦花 by 拾翠
荷花 by 拾翠
荷花 by 拾翠
高砂芙蓉 by 拾翠
高砂芙蓉 by 拾翠
马利筋 by 拾翠
马利筋 by 拾翠
红花鼠尾草 by 拾翠
红花鼠尾草 by 拾翠
复色紫薇 by 拾翠
复色紫薇 by 拾翠
中国石蒜 by 雪莱
中国石蒜 by 雪莱
紫茉莉的种子和阿蒙的手掌 by 雪莱
紫茉莉的种子和阿蒙的手掌 by 雪莱

活动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啊!最后,奉上阿蒙书中大白菜的原图,和粉丝@个儿 的精彩素描!

大白菜素描 by 个儿
大白菜素描 by 个儿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