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好久才开始写作业,内心很是愧疚。不过小组里只见到两位美女姐姐写的游记在先,看过之后,内心五味杂陈,呵呵。自己可是好久没有写过这么随性、这么抒情的文字啦,好想回到小学时代啊!首先声明,俺就是学古生物与地层学这专业的,这作业想不学术也不行,简直就成职业病了,大家将就看,我尽量多贴图……
下苇甸这地方我常去,算上这次已经是第四次了。这里的地层从前寒武系的景儿峪组到寒武系、奥陶系连续出露,有很多单位已经在这里做了工作,算是比较经典的剖面。为体现个人的专业特色,我的作业会有一大部分介绍这套地层中的特色沉积相(其实就是各种有意思的石头)。好的,正文开始……
4月25日一早,我很是不情愿的出了门。天气预报说是白天有雨,两周前已经因为下雨取推迟一次了,临行前在豆瓣上发帖留念,心中还默默期盼马二能在我出门不太远的时候发来个“活动取消”的短信……残念啊。怀着矛盾的心情,坐了近30站地铁,从北京地铁线的西北角径直奔向西南角,终于还是迟到了十多分钟……出地铁站,见到了豆瓣上的好友马二、空错,其余的没来得及逐个介绍,大家就直奔929公交车站。顺带说一句,出地铁站时我已然掉向,又赶上阴天,没太阳可看,直到在丁家滩下了公交车,才有找回了熟悉的方向感。我们沿公路从丁家滩向下苇甸走,一路看的地层顺序是从上往下,也就是从新往老的看,最先看到的是奥陶系,似乎是亮甲山组,最后看到前寒武系的景儿峪组。地层什么的,另外写一贴吧,这里先扯淡。
一行9人中,就我和空错算是地质科班出身,其余的众人更大的兴趣在于花花草草。凭着多次野外实习的经验和临行前的准备工作,我勉强把各个组都辨认了出来,并恬不知耻的对着不明真相的热心群众们做科普,说实话,我没啥不自然的,最近一直当本科生的助教来着,呵呵。马二对植物的造诣真的很赞,不仅是能认出野外所见的每一种花草,而且是科、属、种名以及构造特点、亲缘关系啥的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行至半途,大家到河滩上歇息,我就带着几位对化石还怀有美好幻想的同志开始三叶虫化石。我上次在下苇甸找到三叶虫,就是差不多在相同位置,从滚石里捡到的。最终,大家见识了生物碎屑级别的三叶虫化石,肯定很失望吧!我得声明,那不是三叶虫的腿儿,是颊刺!
休息过后,大家继续前行,走过了前寒武-寒武系的界线,剩下的就是前寒武系景儿峪组的泥灰岩,当日的地层考察任务算是完成。在这里我又得学术下,本地只有景儿峪组,没有下马岭组的页岩和长龙山组的砂岩,所以戴戴引用李建军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李建军是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专业应该是古生物吧,他的观点不会比我更靠谱。
途中见到风化的很光滑的层面,Snow同学很冲动的想要爬到上面去,我却很邪恶的幻想拎桶油漆在上面涂个反动口号啥的……
快到下苇甸村,已经开始有点下雨了。见到卖柴鸡蛋的,竟然用烤玉米喂鸡!这季节鲜玉米很稀罕呐!
过了一座桥,山前即使传说中的龙王庙,还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其实这庙破败的时候我们就来过,庙后面可以大小便的说……
庙里有一位“仙风道骨”的长发大叔在看门,空错和他攀谈,了解了一些龙王庙的情况。我对这位大叔的第一感觉不太好,直到见他谈吐正常,才慢慢打消了疑虑。我很邪恶,嗯,我自省,以下省略2000字……
此后,戴戴,XYC等三人先行离去,我们剩下六人去寻找溶洞,这时雨正下的紧,风又很大,天气预报果然不假。我们暂时在巷子里避避风,攀谈中得知马二和我竟然是同乡,一同避雨的老乡竟然也是同乡……
不等雨稍小些,空错、马二等决定尝试一下,凭借着一张别人对这个溶洞位置的极为简略的描述,连个东南西北都没有,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冒雨上山,走了一段路程,山里的雨景很是精彩,我试图着照相,没能拍出好的效果。
发现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本地人说话慢悠悠的,不似北京城区里的京片子那样呛人,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别老乡的性格所致,后来听到他们口中言语,有“我们这里离北京多远多远”字眼,还是老乡实在,感情人家没当自己是首都人民啊!
寻溶洞未果,遂返程,不再赘述。好啦,作业写完了,下次活动得带我玩啊!看看这一贴的人气,再决定是否发那个介绍地层的学术贴。
小乌龟的锤头确实使得出神入化,回头我也得置备一个。
这趟确实学了好多地址名词,小乌龟给我讲××组××系的区别也清楚了。热切期盼等看专业帖。
感情大家还是喜欢学术,该次也学术以下,哈哈
希望科普文章,希望能超级无敌有趣加深入浅出::P
我以为那光滑的斜坡是雨水冲刷的
原来是分化
开始还幻想爬到上面 飞奔下来一定很有意思
最后还是闹笑话了
赶紧上专业的吧
我也学习学习 但愿我可以看懂 哈哈
雪女侠确实敢为天下先
马二是山东银……
下苇甸地区确实有下马岭组和龙山组,在109国道主线方向而非010县道边。